中金认为,清洁核技术路线,全球东风已至。核聚变具备环境友好、资源充足、能量密度高、自限性反应机制等优势。中国近期将核聚变纳入“十五五”及未来产业重点方向,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则通过专项立法、资金引导等方式加快落地节奏,形成从顶层设计到产业实践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全球形成多元核聚变示范项目:根据《World Fusion Outlook2024》,2024年全球托卡马克装置占比50%,其他路线(仿星器、激光器装置等)多元化存在。欧洲探索以ITER为核心的国际合作体系,国内自主研发并行,北美以私营企业为主体。根据FIA统计,截至2025年中,全球商业核聚变产业累计融资总额达到97.66亿美元,创近三年最高年度增幅。
产业正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落地的关键跃迁期:以ITER项目为例,核聚变装置核心价值集中于磁体、包层、真空室、偏滤器四大系统,设备中磁体系统、容器内部件、建筑和真空室的成本占比最高,分别为28%、17%、14%和8%。短期来看,核心部件国产化推进将主导产业节奏;长期而言,成本控制能力与跨学科技术融合(如AI等离子体控制)将决定核聚变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最终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