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太空育种怎么进行?专家:像开盲盒

2021-12-09 16:31     来源:现代快报     航天育种宇宙射线
12 月 9 日 15:40,天宫课堂开讲。" 太空出差三人组 "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授课。他们授课的项目中," 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 " 引起了网友们的大猜想。有网友说," 植物由细胞构成,要是研究实验成功,航天员们是不是可以在空间站种蔬菜自力更生了。"

事实上,此前 " 神舟 " 系列飞船曾多次搭载各类种质资源上天,进行太空育种。这次神舟十三号飞船在前往中国空间站的时候,也带了不少种子一同上天。


△太空育种

那么,太空育种容易吗?种子在太空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江苏省农科院的专家来为你解读。

一.  8年前江苏省农科院150克种子 " 上天 "

2013 年,江苏省农科院的 150 克种子曾随神舟十号上天,进行太空育种实验。

150 克种子包括了蔬菜、油菜、水稻。其中,蔬菜有辣椒、番茄、西瓜、甜瓜、甘蓝共 5 大类作物 20 多个品种;油菜选取了两个品种,一个是常规品种宁油 20 号,另一个是一杂交品种的父本;水稻则选取了被誉为 " 江苏最好吃的大米 " 南粳 46。


△南粳 46

8 年过去了,这些上过太空的种子,它们发生过神奇的变化了吗?

江苏省农科院水稻育种专家王才林介绍,当年上过天的南粳 46 水稻种子不到 1000 粒。" 第一年我们就在海南进行了筛选育种,第二、第三年种植后没有发现什么变异。" 前年,又有 1000 粒南粳 46 水稻种子被带上了太空,回到地面后第一年发现有植株矮化现象,但到第二年种植时,这些矮化植株又没有什么变异了。" 明年我们将继续开展实验,期待能有收获。" 王才林说。

二.  “太空出差三人组”有一项任务:太空育种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已经 " 出差 " 四十多天了,他们在太空环境中将进行类型多样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其中有一项就是太空育种。

太空育种一直是航天任务之一,神舟系列飞船曾多次携带着各类植物种子一起上天。这次的神舟十三号也不例外,与三名航天员一起飞往中国空间站的还有陕西的鸡腰白豆子、子洲黄芪、樟子松,甘肃的天水元帅系苹果、四川的 " 川恢 970" 水稻,黑龙江的甜瓜、白菜、板蓝根 …… 种类繁多,粮食、蔬菜、瓜果、花卉、树木、药草等都有涉及。


△编号 Y2 的寿仙谷铁皮石斛种子

这些种子抵达了空间站,也就进入了微重力、超洁净、高真空的环境,而且会受到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等因素影响。" 太空中的辐射比较复杂,有很多人类暂时无法制造出的宇宙射线,对植物细胞中的基因会有诱变作用。"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吕川根博士告诉记者,太空育种与在地面上进行的辐射育种原理相似,只不过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进行育种,可以更快、更多地让染色体发生基因突变,使得这些种子回到地面后,有更高的几率发现有利变异,也可能会获得在重力环境下诱变育种难以得到的有用性状。

三. 像开盲盒上过天不一定全是惊喜

" 经过太空辐射后的种子,能直接使用的非常少。" 吕川根说。

回到地面后的太空种子,要经过科学家们的层层筛选,并进行培育观察。只有符合育种目标且可以遗传的性状,才是有用的变异。而且,这些种子长期适应了地球环境,在太空中受到宇宙辐射之后,会一定程度上杀伤细胞,甚至是破坏染色体。细胞受损还可以通过营养吸附进行修复,但染色体受伤了就很难修复,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种子能进行选育。


△水稻收获

由于基因突变存在不确定性,常常会出现正向突变和负向突变同时存在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通过杂交转育的手段,将优异的性状进行转移,再通过培育形成新品种。

那么,哪些基因突变比较常见呢?吕川根告诉记者,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发生变异较为常见,比如株高、生育期、果形等,就像我们常见的太空辣椒、太空南瓜,长得要比通常的品种大得多。而产量、品质这样的性状是综合因素造成的,是由多基因控制的系统,要想全部发生正向突变,概率非常低。不过也不是没有,福建省农科院培育出的 "II 优航 1 号 ",被称为 " 超级杂交稻 ",其父本就是通过太空诱变育种得来的。


推荐阅读

福建开展年度宇宙射线测量

根据全国辐射环境监测方案(2021版)的宇宙射线响应测量要求,福建省辐射环境监督站于10月19日上午组织开展年度宇宙射线测量活动,福清核电公司和宁德核电公司组队参加了本次活动。 2021-12-15

武汉选育的太空香稻种子 随神舟十二号游太空后“回家”

12月10日,在武汉举行的航天育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研讨会上,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负责人将搭载神舟12号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与航天员一起遨游太空3个月的农作物种子,正式移交给武汉。 2021-12-13

LHAASO Science Book专刊发布会在高能所举行

12月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合作组和《中国物理C》编辑部联合召开发布会,宣布筹备两年的LHAASO Science Book正式以专刊形式在《中国物理C》发表。 2021-12-13

探秘高能宇宙线之“源” | “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示

日前,千余项重大科技成果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集中展示,中科院高能所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天宫二号“天极”望远镜、CEPC 650MHz大晶粒超导腔、“慧眼”卫星、“怀柔一号”卫星、西藏羊八井ASgamma实验多项成果参展。 2021-12-10

科学家用第三种方法测量出中子寿命:887秒

当我们看向天空足够深的地方时我们会看到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的大爆炸的微波残留物。这标志着我们所能看到的极限,它标志着从我们的制高点可以观察到的宇宙的范围。 2021-12-10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