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汞的深部循环方面取得进展

2022-02-28 11:28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地幔汞同位素 同位素分析

研究成果以“地幔汞同位素的不均一性及地幔中存在海洋汞再循环的证据(Mantle Hg isotopic heterogeneity and evidence of oceanic Hg recycling into the mantle)”为题于2022年2月17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73047、42076076、41873026)等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尹润生等联合中国、美国、德国多位科学家在汞的深部地球化学循环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地幔汞同位素的不均一性及地幔中存在海洋汞再循环的证据(Mantle Hg isotopic heterogeneity and evidence of oceanic Hg recycling into the mantle)”为题于2022年2月17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8577-1。

汞(Hg)是一种备受瞩目的全球性污染物,然而相对表生系统汞的地球化学循环而言,目前对地球深部汞循环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地球表层发生的汞的光致还原过程导致海洋储库(如海水、大洋沉积物)普遍富集奇数汞同位素(Δ199Hg< 0)、陆地储库(如植物、土壤)亏损奇数汞同位素(Δ199Hg>0)。相比而言,原始地幔的Δ199Hg接近0。不同储库之间的Δ199Hg信号差异使利用汞同位素揭示汞的深部循环成为可能。此项工作对全球不同类型的玄武岩样品,如洋中脊玄武岩、岛弧玄武岩、洋岛玄武岩及溢流玄武岩开展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玄武岩的汞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揭示地幔汞存在不均一性;(2)洋中脊玄武岩和岛弧玄武岩样品存在显著的正Δ199Hg值,揭示海洋储库的汞可经洋壳俯冲作用再循环至上地幔;(3)少量洋岛玄武岩及溢流玄武岩样品也存在微弱的汞同位素非质量分馏信号,揭示少量俯冲的汞可进入下地幔,但是大多数样品Δ199Hg接近0‰,揭示下地幔再循环的汞较少(图)。上述发现为汞的深部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了新认识。


推荐阅读

硼同位素有助于追踪俯冲带的流体过程

俯冲带流体是地壳与地幔之间元素迁移和物质循环的关键载体。 2022-03-01

车里雅宾斯克陨石:小行星碰撞的微观视角可帮助理解行星的形成

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与环境通讯》上,研究了陨石内的矿物是如何被不同时间的撞击破坏的,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确定可能参与行星形成的最大和最古老的事件。 2022-03-01

新研究揭露更多关于撞击地球的毁灭性小行星的新细节

这一结论是由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检查了薄片、高分辨率同步辐射X射线扫描以及在小行星撞击后不到60分钟死亡的鱼类骨骼的碳同位素记录后得出的。 2022-02-28

这件3300万年前化石很奇特:一条鳄鱼刚排的粪便就被踩了一脚

研究团队过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等科技手段,对鳄鱼足印粪便化石的内外形态以及多个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研究,并到鳄鱼养殖场对现代鳄鱼的粪便进行观察对比。 2022-02-25

研究人员在北达科他州发现恐龙灭绝事件的新细节

碳同位素记录表明,浮游生物的生产力很高,而浮游生物是鲟形目鱼类的主要食物。 2022-02-25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