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新闻
6月30日,由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强流丰中子束产生及离子束协同辐照效应研究在京启动,标志着项目研究工作全面开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原子能院院长杨红义,项目责任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秦广友,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原子能院等单位的30余名专家和项目骨干参加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评审会。马余刚及项目评审专家介...
2024-07-05
2024起步区海右人才节核技术应用专场活动上,起步区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山东核电与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济南起步区党工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与复旦大学山东校友会、武汉大学山东校友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活动集聚国内30多个在核技术应用领域有所涉及的高校校友会,共商起步区核技术研究与应用产业发展前景。培养核技术应用人才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核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核技术应用市场规模呈现...
2024-07-01
6月22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2024-2025年度束流评审会在近代物理所召开。评审会由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张肇西院士主持,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主任沈文庆院士致辞,近代物理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胡正国作了题为面向重大科学问题与国家重大需求 发挥HIRFL特色 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工作报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相关人员共...
2024-06-27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核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4年6月1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个核医学领域重大项目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核医学精准诊疗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学术指导小组专家、上海健康医学院原校长黄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
2024-06-22
6月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团队联合复旦大学付伟团队,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basis of ligand recognition and activation of the human succinate receptor SUCR1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报道了人源SUCR1独特的配体结合特征和激活机制,为开发新型靶向SUCR1的化合物奠定了基础。既往研究发现,琥珀酸是三羧酸循环重要的中间产物,在调控线粒体氧化应激的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而
2024-06-11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研究”2023年度项目年会在沪召开。该项目由原子能院牵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申报。项目以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BRIF)为基础,围绕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2024-01-26
近日,由原子能院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天文台以及上海高等研究院开展了“处于等离子体环境中7Li(D, n)(氘离子与锂-7离子发生聚变反应产生中子)天体物理S因子的首次实验测量”研究,为未来在极端等离子体环境中测量核反应参数提供了研究参考,为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和激光核物理相关研究在核物理基础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等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实验方法和数据支撑,促进了学科间的发展和交叉融合。
2023-07-04
自我所与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签署《联合培养核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协议》以来,在双方的努力下,联合办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双方将继续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国核科学与技术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
2023-05-23
近日,由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激光核物理团队与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合作开展的激光核物理实验中的中子探测器标定研究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为有效提升激光驱动中子源标定精度、建立中子探测器标定标准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01-17
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正式开业,院长郭小毛同时也是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院长。医院拥有徐汇院区、浦东院区两个院区,实行同质化管理。浦东院区和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之间没有“围墙”,肿瘤医院与质子重离子医院形成联动,将手术、化疗、光子放疗及质子重离子治疗技术进行融合使用。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