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子新闻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70

1983 年,CERN 宣布发现了人们长期寻找的W和Z粒子,这标志着该实验室的发现到达了字母表的末尾。这一声明意义重大,以至于次年,发现该粒子的两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84 年,卡洛·鲁比亚(Carlo Rubbia )和西蒙·范德梅尔(Simon van der Meer)获得了诺贝尔基金会颁发的奖项。前者是将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 (SPS)改造成质子-反质子对撞机的发起人,后者是UA1 实验的发言人;后者发明了对对撞机运行至关重要的随机冷却技术。要理解这一发... 2024-07-12

印度和俄罗斯探讨进一步的核能项目

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印度总理莫迪表示,深化核能领域合作是优先事项,并同意讨论在印度为新的VVER-1200核电站分配厂址。在参观莫斯科原子能馆期间,两位领导人(上图)详细了解了一系列不同的核能技术和项目,包括核动力破冰船和浮动核电站。据塔斯社报道,普京表示,这些核电站最终可以取代全球生产的石油。该通讯社还报道称,俄罗斯原子能公司总经理阿列克谢·利哈乔夫告诉莫迪,俄罗斯可以向印度提供小型核电站,并进行深度本地化建设——我们可以将整... 2024-07-11

巨大的中微子探测器首次发现爆炸恒星粒子的迹象

每隔几秒钟,在可观测宇宙的某个地方,一颗大质量恒星就会坍缩并引发超新星爆炸。物理学家表示,日本超级神冈天文台现在可能正在从这些灾难中收集到稳定的中微子流——每年可探测到几次。这些微小的亚原子粒子对于理解超新星内部发生的情况至关重要:由于它们从恒星坍缩的核心中冲出并穿过太空,它们可以提供有关极端条件下发生的任何潜在新物理的信息。在上个月于意大利米兰举行的2024 年中微子会议上,东京大学物理学家 Masayuki Harada透露,... 2024-07-10

[喜讯]首台国产品牌全自主研发SPECT/CT 正式亮相

近日,我国核医学影像设备开发商——成都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简称永新医疗)自主研发的突破之作—— Insight 四维定量SPECT/CT正式亮相揭幕。这是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PECT/CT,2023年11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产品不仅填补国内空白,整体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彰显出中国医疗科技自主创新的磅礴力量。一、聚焦科技前沿,破局技术垄断作为高端核医学显像设备的杰出代表,SPECT/CT采用单光子核药作为示踪剂,能在体外... 2024-07-10

未来实验中磁铁用量更少

SHiP 实验演示磁铁视图。(图片:Axelle Collioud、Emma Tommasi/CERN)我们如何才能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推进尖端研究?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正在研究创新解决方案,而超导性是关键因素之一。一个团队最近成功测试了一个演示磁线圈,它将显著降低某些实验的功耗。该线圈由二硼化镁 (MgB 2 ) 超导电缆制成,用于为 LHC 的后继者高亮度 LHC (HL-LHC) 供电的高强度电力传输线。它安装在一个低碳钢磁轭中,该磁轭以所谓的超铁配置固定和集中磁... 2024-07-09

KAERI 与 LG Innotek 将在核电池领域展开合作

韩国原子能研究院 (KAERI) 和韩国电子元件制造公司 LG Innotek 已同意合作开发用于航天和国防领域的核电池的热电技术。KAERI Hanaro 量子科学研究所所长 Young-Wook Jeong(左)和 LG Innotek 元素与材料研究所高级常务董事 Jun-Wook Han(图片:KAERI))核电池(也称为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核同位素衰变释放的能量,并通过半导体转换器将其转化为电能。韩国原子能研究院于 2022 年成功研发出核电池,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 2024-07-09

国际原子能机构地下研究设施和地质处置库设计和建造技术培训班在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启动

2024年7月8日,由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国家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创新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协作中心)承办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地下研究设施和地质处置库设计和建造技术培训班在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开班。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法国、瑞典、韩国等17个成员国的45名专家及国家代表现场参会、8个成员国的13名国家代表视频参会。国家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司一级调研员萧黎黎,国际原子能机构核能司核燃料循环与废物... 2024-07-09

江门中微子实验技术物理分析研讨会召开

2024年6月29日至30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江门中微子实验物理分析研讨会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英国、印度、泰国、美国、中国台湾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18名科研人员,其中包括30名来自国外单位的合作组代表。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反应堆中微子和大气中微子振荡、探测器刻度重建和调试等关键物理分析内容展开了深入研讨。通过充分交流,大会明确了刻度策略和重建算法... 2024-07-09

晶体管材料展现核潜力新型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ORNL) 的研究人员发现,氮化镓半导体能够成功抵御核反应堆核心附近的恶劣环境。这一发现可以使电子元件更靠近运行中的反应堆中的传感器,从而实现更精确、更准确的测量,同时具有安全性和操作性优势。透过显微镜观察的氮化镓晶体管(图片来源:Kyle Reed/ORNL)传感器用于收集反应堆信息,并能在设备故障发生前识别潜在故障,从而有助于防止代价高昂的非计划停机。但传感器所连接的复杂电路必须远离反应堆堆芯,以保护电子设备免... 2024-07-08

放药前瞻|听李子博教授谈“光催化在放射性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2024年7月4日,北卡罗来纳大学终身教授李子博受邀参访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并开展了题为光催化在放射性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汇佳生物(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姜海霞女士主持,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周光明副院长参与座谈会交流。 李子博教授系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终身教授,放射化学是他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研究内容涵盖临床前、临床和转化等各个阶段,重点关注有机化学工具在放射性标记和分子成像中的应用。李教授开发的... 202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