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研究新闻
波长连续可调的强场太赫兹(THz)辐射在量子材料、分子催化、生命科学、非线性光学、场致超导等前沿科学研究以及下一代通信、气象与环境监测、安全检测、雷达探测等关键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国际上强场太赫兹辐射的产生主要集中在0.1–5 THz低频范围内,如何在5–30 THz频段实现连续可调且具高强度输出的太赫兹辐射,一直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自由电子激光作为能够产生波长连续可调、高功率太赫兹辐...
2025-10-23
由密歇根大学和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领导的科学家合作项目,在英国科学技术设施委员会(STFC)激光研究中心开发出一种用于测量超短粒子束的新型诊断技术,该研究解决了制造紧凑型替代传统粒子加速器的关键挑战之一。现代自由电子X射线激光器虽能产生激光诱导X射线辐射,实现病毒级物体可视化,但需要大规模装置,占用大量空间、消耗大量资源,许多科研机构难以使用。而激光尾流加速技术有望在紧凑到可放置在实验室工作台上的设备中实现类似功能。此...
2025-09-20
来自八个国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联合欧洲环面(JET)上共同开展了一项使用激光研究聚变燃料保留的项目。此次合作旨在探索未来在设计、安全和运行效率方面开展联合行动的潜力,并深入研究燃料保留管理
2025-02-07
HB11 能源近日,澳大利亚悉尼的核聚变能源初创公司HB11 Energy宣布与全球顶级的高功率激光研究基础设施提供商——欧洲研究基础设施联盟(ELI ERIC)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核聚变能源研究。据周一发布的新闻稿显示,HB11 Energy董事总经理沃伦麦肯齐博士表示:ELI ERIC拥有独特的激光能力,这是澳大利亚所不具备的,对于推动核聚变成为清洁能源技术至关重要。同时,他也强调了HB11 Energy作为微型激光靶和聚变材料供应商的优势,认为此次合作将扩大双...
2024-12-17
10月17日,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CSU)宣布,其与Marvel Fusion通过公私合作形式资助建造的激光聚变设施ATLAS在CSU Foothills Campus举行奠基仪式,预计2026年年中建成并投入运行。该设施是CSU与DOE科学办公室的聚变能源科学计划(Fusion Energy Sciences,FES)40年激光发展研究合作的成果,以及与激光聚变行业领导者Marvel Fusion在2023年启动的1.5亿美元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结果。
2024-10-21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在全相干自由电子激光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基于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成功验证了由我国自主提出的回声谐波级联自由电子激光新机制,并获得了具有优异性能的软X射线相干辐射。
2022-08-04
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所强流粒子束与激光研究室与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的同行合作,通过在束γ测量方法进一步对最轻丰质子核74Se的起源问题进行了研究,将产生该核素的关键反应74Ge(p, γ)75As实验测量扩展到国际最宽能区。
2021-11-23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自行研制的具有国际领先综合性能的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在基于激光加速器的小型化自由电子激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今天,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
2021-07-22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在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理论提出了一种相干能量调制的自放大机制,并且基于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完成了实验验证。
2021-03-02
激光,原子受激辐射的光。其原理是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再从高能级回落到低能级时,所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这些被激发出来的光子光学特性高度一致,因此激光相比普通光源单色性、方向性好,亮度更高。
20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