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离子体新闻

束流驱动新加速原理与应用研究专项2025年度会议召开

 9月20日,中国科学院基础与交叉前沿科研先导专项束流驱动新加速原理与应用研究(以下简称专项)2025年度会议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基础研究局副局长李煜辉,专项顾问专家组高能所王贻芳院士和高能所所长曹俊等5位专家参会,专项首席科学家、以及来自高能所、上海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项目单位成员共90余人现场参会。会议首先由专项首席科学家鲁巍主持,曹俊致欢迎辞... 2025-10-08

LHC轻原子核碰撞研究获新突破 揭示QGP特性与氖核形状

氧-氧和氖-氖碰撞实验为科学家深入理解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提供了新视角,并证实了氖核的不对称形状。原子核碰撞是研究QGP这一特殊物质状态的关键手段,QGP重现了宇宙诞生之初几微秒内由自由粒子组成的致密、炽热等离子体状态。此前,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QGP研究主要依赖重离子(氙或铅)碰撞,以产生尽可能大的等离子体液滴。今年夏天,LHC首次进行了轻原子核——氧和氖的碰撞实验。为此,科学家重新配置了这台通常充满质子束的27公里粒子... 2025-10-01

STAR合作组织发布新分析 揭示核物质临界点关键特征

STAR合作组织的一群物理学家近日发表了一项高精度分析结果,该结果基于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粒子碰撞的数据,涵盖了金离子在一系列能量范围内碰撞产生的质子数量。这项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研究,揭示了核物质相图上所谓临界点的关键特征,该点是夸克和胶子物质相转变的独特点。RHIC作为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核物理研究设施,一直是发现临界点研究的核心。临界点对于全面理解和描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至关重要,这种独特的... 2025-09-30

激光与等离子清洗技术取得关键进展

为维持真空室内面向等离子体的部件运行状态,IRFM团队与Netalux、Décapage Solutions公司采用高精度激光清洗解决方案,成功解决了等离子体与真空室相互作用产生的杂质沉积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测试与验证,团队最终选定了一种紧凑且可控的激光清洗方案,该方案可精确去除钨、铁、铜、硼等杂质沉积物,同时避免对钨表面造成损伤。此次激光清洗操作具有高度灵活性,既可直接在真空室内进行,也可通过提取组件扇区在真空室外完成。项目团队首次... 2025-09-29

Proxima Fusion梳理仿星器发展 QI仿星器技术

9月23日,德国仿星器商业聚变初创公司Proxima Fusion在其官网刊文《From Twisted Beginnings to Quasi-Isodynamic Symmetry:The Rise of QI Stellarators》,从理论发展、装置开发等方面较为全面的梳理了仿星器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70年来,在追逐聚变能源的竞赛中,仿星器一直是托卡马克的扭曲兄弟。托卡马克依赖强大的等离子体电流,而仿星器仅使用外部磁体来约束等离子体——这赋予了其稳态运行和固有稳定性的潜力。仿星器概念最早始于20 2025-09-28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代表团泰国行:推进核聚变技术交流合作

近日,受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MSU)与泰国核技术研究所(TINT)的邀请,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聚变科学所派出的科研代表团前往泰国,开展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洽谈活动。在访问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期间,科研代表团与该校举行了座谈会。MSU校长Prayook Srivilai对代表团的到访表达了热烈欢迎,他表示期待能与西物院加强合作,携手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座谈会上,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的总体情况,并围绕等离子体诊断设计、高压电... 2025-09-26

美国Type One Energy借超级计算机加速聚变能研发进程

总部位于美国诺克斯维尔的初创公司Type One Energy Group正借助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推动聚变能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该公司预计于2030年建成全球领先的仿星器聚变装置,并随后构建一座试验性发电厂,目标在2030年代中期实现商业化聚变能生产。Type One Energy团队在《等离子体物理学杂志》发表的系列论文中,详细阐述了其试验性发电厂的设计理念。我们的愿景是在十年内建成试验工厂,并加速打造功能性原型,Type One Energ... 2025-09-25

韩国团队首次实验证明等离子体多尺度耦合现象

据相关消息,Yong-Seok Hwang(黄永硕)教授团队与亚太理论物理中心合作,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等离子体中的多尺度耦合现象,该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首尔国立大学工程学院宣布,由核工程系黄永硕教授领导的联合研究团队与亚太理论物理中心(APCTP)合作,融合聚变实验和天体物理等离子体理论,实验证明了等离子体多尺度耦合这一长期存在的难题。此项研究由黄教授提议发起,由三名韩国研究人员独立完成。团队成员包括首尔国立大学BK助理教授、论文第... 2025-09-23

中国原子能首个主导修订的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近日,《核技术-核燃料-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量铀和钚基材料中杂质元素的程序》(ISO 26062:2010)修订项目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获批立项。这是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主导修订的国际标准,也是中国原子能首个成功立项的国际标准,填补了钍基燃料成分分析国际标准的空白,提升了我国核燃料领域国际话语权。自2019年起,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开始系统性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通过自主投入科研项目等方式,支持国际标准... 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