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LHC轻原子核碰撞研究获新突破 揭示QGP特性与氖核形状

2025-10-01 14:35     来源:中国核技术网     原子核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型强子对撞机 核物理

氧-氧和氖-氖碰撞实验为科学家深入理解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提供了新视角,并证实了氖核的不对称形状。原子核碰撞是研究QGP这一特殊物质状态的关键手段,QGP重现了宇宙诞生之初几微秒内由自由粒子组成的致密、炽热等离子体状态。

此前,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QGP研究主要依赖重离子(氙或铅)碰撞,以产生尽可能大的等离子体液滴。今年夏天,LHC首次进行了轻原子核——氧和氖的碰撞实验。为此,科学家重新配置了这台通常充满质子束的27公里粒子加速器。

在初始阶段会议上,ALICE、ATLAS、CMS和LHCb实验展示了六天内记录的新数据的首批分析结果。科学家们专注于测量QGP液滴膨胀和冷却过程中粒子膨胀角度和方向的细微模式,这些参数及其变化反映了核碰撞区的扭曲情况。

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科学家们能够研究QGP的性质以及碰撞原子核的几何形状。物理和数学模型使研究人员能够更精确地研究氧-氧和氖-氖碰撞中的粒子“流动”模式。ALICE合作项目以及ATLAS和CMS实验在氧-氧和氖-氖碰撞中均测量到了显著的椭圆形和三角形流动,这些流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子核的碰撞方式。

研究结果证实,氧-氧和氖-氖碰撞中的流动参数由原子核的几何形状决定,进一步证明了氖原子核的碗状结构,并显示了LHC各种碰撞系统中流体动力学流动的精确性。轻离子碰撞为QGP研究开启了新篇章,科学家得以获取关于形成QGP所需最小原子核尺寸的重要数据。

此外,LHCb合作组公布的结果证实了氖核的保龄球瓶形状,这些数据是在固定靶加速器装置中利用SMOG仪器在2024年记录的铅-氩和铅-氖碰撞数据中获得的。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研究与计算主任约阿希姆·姆尼奇表示,这些结果为了解原子核的结构以及大爆炸后物质的形成方式提供了新的见解。



推荐阅读

STAR合作组织发布新分析 揭示核物质临界点关键特征

STAR合作组织的一群物理学家近日发表了一项高精度分析结果,该结果基于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粒子碰撞的数据,涵盖了金离子在一系列能量范围内碰撞产生的质子数量。这项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研究,揭示了核物质相图上所谓临界点的关键特征,该点是夸克和胶子物质相转变的独特点。RHIC作为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核物理研究设施,一直是发现临界点研究的核心。临界点对于全面理解和描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至关重要,这种独特的... 2025-09-30

中国核动力院:人工智能融合纯微分形式中子输运方程提升核计算效率

近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先进核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核工业智能科学计算团队(AIDIND)牵头,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纯微分形式中子输运方程已在中科院1区TOP顶刊《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英文版2025年第7期正式发表。此项研究成果开发出一种利用人工智能结合纯微分输运方程形式的新方法,让核反应堆中子输运计算变得更快速、更高效。中子输运方程是核科学领域描述中子从产生到消亡输运过程的方程,精确高效的中子输... 2025-09-30

高能缪子散射物理研讨会在惠州成功举办

9月19日至21日,高能缪子散射物理研讨会在广东省惠州市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孙志宇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赵光达、詹文龙、张肇西、马余刚、赵红卫、邹冰松等多位院士以及来自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会。与会代表围绕高能缪子束物理... 2025-09-27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代表团泰国行:推进核聚变技术交流合作

近日,受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MSU)与泰国核技术研究所(TINT)的邀请,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聚变科学所派出的科研代表团前往泰国,开展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洽谈活动。在访问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期间,科研代表团与该校举行了座谈会。MSU校长Prayook Srivilai对代表团的到访表达了热烈欢迎,他表示期待能与西物院加强合作,携手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座谈会上,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的总体情况,并围绕等离子体诊断设计、高压电... 2025-09-26

基于物理算法助力核微反应堆实现自主功率调节

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基于物理的算法,旨在使核微反应堆能够根据需求自动调整功率输出。该研究由美国能源部核能办公室资助,密歇根大学牵头,聚焦于高温气冷反应堆(HTGR)的研究,特别是Holos-Quad(Gen 2+)这一微反应堆设计。核微反应堆以其小巧的体积和高效的能源产出,成为偏远地区、军事设施及船舶的理想能源选择。然而,其电力输出需灵活调整以适应电网需求的变化。为此,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模型预测控制(MPC)控制器,该控制器... 2025-09-25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