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新闻 
					 
				
				
				
										
												
												
							
							高亮度、高圆偏振度的γ射线是探索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等领域前沿奥秘的利器,同时在材料科学、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与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以下简称物理学院)合作,在强激光驱动的γ射线产生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基于非纵向自旋极化电子束,提出在强非线性康普顿散射条件下产生高亮度、高圆偏振度γ射线的新方案,有望应用于光核物理、材料物理、真空双折射效应观测... 
							
								2025-08-06							 
						 
					 
										
												
												
							
							8月1日塔斯社消息,萨马拉科罗廖夫大学与联合核研究中心(LIT JINR)信息技术实验室合作,已开始运行一个用于处理NICA加速器综合设施SPD(自旋物理探测器)实验数据的新型计算集群,此消息由萨马拉大学新闻处报道。NICA对撞机的SPD实验主要研究基本粒子的自旋特性,将对极化质子和氘核的光束进行对撞,以解决研究质子和氘核结构,包括它们自身角动量(自旋)的性质和结构等问题。据声明,JINR的M. G. Meshcheryakov信息技术实验室与萨马拉国立科罗廖夫... 
							
								2025-08-05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MPIK)的研究团队,仅用一个质量不到3公斤的小型探测器,成功探测到中微子散射效应,在中微子探测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瑞士莱布施塔特反应堆内CONUS+探测器的位置和尺寸。图片来源: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中微子是极其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由于中微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微弱,相关实验往往需要动辄上千吨的大型设备。此次研究基于MPIK正在推进的CONUS+实验。早期的CONUS实... 
							
								2025-08-02							 
						 
					 
										
												
												
							
							2025年7月23日,和祐质子重离子中心加速器出束仪式在和祐医院成功举行,现场首束质子/重离子束流在加速器内成功产生。顺德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何翔威,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日立高新公司执行役员兼日立粒子线业务全球负责人伊丹博幸,日立中国总经理蠣崎忠康以及和祐国际医院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力,和祐国际医院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和祐医院院长刘效仿,和祐国际医院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和祐医院副院长李恒旭,和祐医院副院长兼肿瘤医学中心... 
							
								2025-07-30							 
						 
					 
										
												
												
							
							7月20日,国内首个BNCT团体标准——《硼中子俘获治疗设备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标准》(T/CSRP03-2025)经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审查正式实施。《硼中子俘获治疗设备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标准》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南京中硼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兰州大学、鹏博博鳌硼中子医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核粒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厦门弘爱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2025-07-29							 
						 
					 
										
												
												
							
							俄罗斯物理学家近日提出一种用于中子记录的闪烁玻璃制造技术,可实现工业规模生产且在俄具备可行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粒子与核物理学》杂志,该技术将应用于核电工程、医学及辐射监测系统等领域。闪烁玻璃是一种能使电离粒子(如γ量子、α粒子和β粒子)产生闪光的材料,常用于辐射探测器以记录和测量粒子能量。此次研发的闪烁玻璃基于同位素锂-6,其作为吸收剂可将中子转化为带电粒子。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无需高科技设备... 
							
								2025-07-28							 
						 
					 
										
												
												
							
							BWX Technologies(BWXT) 宣布,已在弗吉尼亚州林奇堡的先进技术工厂成功安装并测试一台专用炉。该熔炉构建起一条新生产线,以增材制造方式生产可用于第四代反应堆的先进形式TRISO燃料。此项目获美国能源部先进反应堆示范计划支持,旨在降低开发其BANR高温气体微反应器的风险。新投入的化学气相渗透炉能固化增材制造的燃料形式,使每个燃料形式可容纳更多TRISO颗粒。TRISO燃料含硅和碳层,可承受超过当前燃料阈值的极高温度。每个TRISO粒子约... 
							
								2025-07-25							 
						 
					 
										
												
												
							
							7月21日,据塔斯社消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数据中,首次发现一种破纪录的罕见衰变痕迹,这种衰变每1亿次重σ超子粒子衰变中才会出现一次。科学家们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文章称,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再次证实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研究人员表示,他们首次追踪了σ超子衰变为质子、反μ子和μ子的过程,并确定了此类衰变的精确频率,证实了这种粒子毁灭场景的罕见性。观测结果与标准模型预测完全一... 
							
								2025-07-23							 
						 
					 
										
												
												
							
							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所属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的sPHENIX粒子探测器发布首批成果,其捕获了宇宙极早期物质形态的关键数据。这项最新研究精确测量了以接近光速运行的金离子相互碰撞产生的数千个粒子的数量和能量密度,有望为人类破解物质的起源之谜提供新线索。相关论文已提交《物理评论C》和《高能物理杂志》。sPHENIX粒子探测器上的组件记录的碰撞信号(艺术图)。图片来源:sPHENIX合作组织当两束金离子以2000亿电子伏特的能量迎头相... 
							
								2025-07-23							 
						 
					 
										
												
												
							
							韩国聚变能源研究院宣布,当地时间7月17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国际组织与韩国事业本部在法国卡达拉什签署中性粒子束储存床(NBSB)事业协议。此次协议是继今年3月双方签署采购氚储存和输送系统(SDS)协议后,在ITER燃料循环领域的又一次合作,也是ITER国际组织认可韩国技术实力与实施成果后委托的项目。韩国能签署追加协议,重要背景是KSTAR利用中性粒子束加热装置,稳定维持1亿度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展现了技术可靠性。中性束储氢容器(NBSB)... 
							
								2025-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