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装置新闻
一个多月前,中核五公司发布消息表示,与中国第一家聚焦聚变能开发的商业公司正式签订全高温超导核聚变装置总装合同,承建全球首个全高温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 。但中核五公司当时并未披露与其签订总装合同的合作公司名称。
2023-08-16
ITER是一个建造托卡马克聚变装置的重大国际项目,旨在证明聚变作为大规模、无碳能源的可行性。ITER 的目标是在 500 MW 的功率下运行(至少连续 400 秒),并输入 50 MW 的等离子体加热功率。看来运行中可能需要额外 300 MW 的电力输入。ITER 不会发电。
2023-08-15
近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实验再传捷报。中国环流三号高功率中性束注入加热系统首次实现功率注入。该系统由我国完全独立自主设计研制,相关参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中国磁约束聚变装置实现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迈入氘氚可控核聚变阶段的核心系统之一。
2023-07-08
ITER是一个重大国际项目,旨在在法国卡达拉切建造托卡马克聚变装置,旨在证明聚变作为大规模、无碳能源的可行性。
2023-06-28
所谓“人造太阳”,就是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在地球上建造一座可控核聚变装置。西物院聚变科学所106室主任李波,“人造太阳”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里的“行星发动机”运用的是同一个原理——核聚变。
2023-03-16
核聚变总被称作“人造太阳”,之所以有这个“昵称”,是因为太阳的能量来源就是核聚变。人类理想中的“小太阳”,就是希望在地球上造出可控的、可以持续输出能量的、经济效益可观的核聚变装置。
2023-03-14
近日,新奥能源研究院院长刘敏胜一行来院开展交流,就加强聚变科研、工程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在聚变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实质性合作,发挥好双方在科学实验、聚变装置工程建设等方面优势,拓展合作空间,为我国核聚变事业贡献力量。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刘叶出席会议。
2023-03-08
Wendelstein 7-X 是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聚变装置。其目标是调查此类设施是否适合发电。仿星器不同于托卡马克聚变反应堆,例如英国的联合欧洲环面 (JET) 或法国正在建设的 ITER。托卡马克装置基于统一的环形形状,而仿星器则将这种形状扭曲成 8 字形。这避免了当限制等离子体的磁线圈在环形环外侧的密度必然较低时托卡马克装置面临的问题。
2023-03-01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19日,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等离子体电流在蓉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这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重要一步,跻身国际第一方阵,技术水平居国际前列。”刘叶告诉记者。
2023-02-25
今天,科学家和工程师不断有新发现,使这种几乎取之不竭的能源离现在更近了。多年来,已经设计和建造了各种实验性聚变装置,包括托卡马克装置、仿星器和基于激光的技术,以推进聚变能源的前景,并有一天彻底改变我们产生能源的方式。
202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