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新闻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环境放射性团队在前期大气颗粒态碘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自主设计研发了大气碘同位素形态串级采样器,筛选超低本底采样基质,优化燃烧程序、捕集液参数,分离环境大气中颗粒碘、气态无机碘和气态有机碘,并采用加速器质谱技术和ICP-MS测量技术,建立了超灵敏环境大气中的129I和127I形态的分析方法。
2022-07-14
论文作者首先制备了Ca-POM纳米线,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分辨率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AC-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小角X射线衍射(SXRD)等技术研究了纳米线的形貌,然后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EDS)获得了纳米环的元素组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研究了纳米线的组分及结构。
2022-07-08
格兰杰和他的团队使用加速器质谱法测量岩石中的放射性核素,同时还绘制了地质图,并深入了解了洞穴沉积物是如何积累的,从而确定了斯特克方丹含南方古猿沉积物的年龄。
2022-06-29
单体稳定碳同位素分析(C-CSIA)技术是示踪温室气体与环境有机污染物来源和过程的有力工具。目前,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C-IRMS)是C-SIA的主流技术。
2022-06-13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田彦宽工程师采用催化加氢热解(HyPy)技术获取我国塔里木盆地两类典型海相原油沥青质中键合态组分,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表征了其中含氧、氮、硫的杂原子化合物,并与原油中的杂原子化合物进行系统对比分析。
2022-06-07
5月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健康所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静电场离子漏斗聚焦新技术,可在静电场下实现对离子的高效聚焦引导,进而提升质谱类仪器的灵敏度。
2022-05-25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同一化学元素的两种或多种原子之一,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化学行为几乎相同,但原子量或质量数不同,从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有所差异。
2022-05-22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健康所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静电场离子漏斗聚焦新技术,可在静电场下实现对离子的高效聚焦引导,进而提升质谱类仪器的灵敏度。
2022-05-19
铀系放射性核素(230Th-231Pa-232Th-238U)是海洋碎屑沉积物定年、评估沉积颗粒侧向迁移程度、以及重建粉尘通量、表层海洋输出生产力、深海洋流流速、深海氧化还原状态所依赖的重要指标。对于晚第四纪深海沉积物中超痕量的230Th和231Pa而言,其浓度范围一般在几到几百pg/g,是自然界中丰度最低的一类核素。
2022-05-19
该公司拥有辉光放电质谱仪(GD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质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直读光谱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洁净度分析仪等大型检测设备40多台套。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