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新闻
近日,原子能院核安全研究所成功建立了基于反应堆厂房内的三维辐射场仿真及实时动态展示方法,可用于在核设施场所内开展设计优化和预测、辐射安全评估、应急响应演练、教育培训等工作,有力提升了现场辐射防护的智能化、安全化水平,为设施运行、检测维修和应急过程中的人员剂量管理,以及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3-07-11
广西辐射站专家就宇宙射线的来源、环境伽玛辐射剂量率仪对宇宙射线响应测量的目的和意义等进行了培训,详细介绍了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测量的场地选址和基本要求,并就如何开展仪器比对、怎么判断仪器的稳定性等作了详细的解答,强调辐射环境监测应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
2023-07-10
7月9日,由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技”)下属中广核达胜加速器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达胜”)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清华大学核研院”)联合研发的“电离辐射技术处理抗生素废水及菌渣”科学技术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2023-07-09
7月5日,在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与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推动下,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与山东省海阳市人民政府成功签署区域核与辐射应急监测物资储备库(东部)项目(以下简称物资储备库项目)落地协议。
2023-07-08
根据2023年核医学和分子成像学会年会上提出的研究,一种新型PET灌注放射性示踪剂18F-flurpiridaz可以诊断肥胖患者的冠状动脉疾病(CAD),且与99mTc-SPECT心肌灌注成像(MPI)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8F-flurpiridaz PET MPI可在低于99mTc-SPECT MPI的辐射剂量下获得图像,且在肥胖和非肥胖患者中表现相似。
2023-07-07
近日,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以下简称国际司)开展了核安全国际合作工作协调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落实部领导关于核安全国际合作的要求,切实提高核安全国际合作成效。
2023-07-06
HEPS工程常务副总指挥,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董宇辉首先致辞,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HEPS建成后将是世界最亮的光源之一,关键是用好,充分发挥这一大科学装置的作用。环境科学是同步辐射应用的重要领域,希望HEPS能够帮助解决我国环境方面的重大需求。
2023-07-06
7月3日,国家核安全局2023年第三次经验反馈集中分析会在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召开。
2023-07-06
演习模拟一辆装载废旧金属的运输货车在通过某钢铁厂的车辆进口通道时,引发辐射监测系统报警,核实后发现放射性物质泄漏在10公里的道路上,事故等级为较大辐射事故,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本次演习通过事故报告、应急启动、应急响应、放射源及放射性污染处置、应急终止等5个阶段的演练,全面提升市级生态环境、公安、卫健、宣传和气象等有关部门对突发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组织协调及协同作战能力。
2023-07-05
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自2011年牵头国内核设计院开展核电厂便于退役技术集体攻关,牵头完成了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先进压水堆便于退役的要求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和应用了便于退役的理念,建立了我国核电厂便于退役法规标准体系,在核安全部门规章、核安全导则和强制性国标中明确规定了便于退役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制定了核电厂便于退役核安全技术文件、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全面规范了我国核电厂便于退役设计和运行管理;首次开发了核电厂便于退役技术。同时,该项目还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
202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