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新闻
患者在PET/CT检查时,注射18F-FDG后休息40-60min,之后到检查室进行扫描,一般为15-20min。在扫描完约十几分钟后,大多数患者可以离开PET/CT室,而部分会得到广播通知:“XXX,您还需要进行延迟扫描,请您在等候室安静休息,XXX时间后再到检查室进行延迟扫描”,也就是说要进行第二次扫描。
2022-12-26
PET/CT是一项诞生于21世纪的分子影像学检查新技术,通过一次检查可以同时获得PET的代谢显像、CT的解剖学信息和PET/CT两者的融合显像结果,实现“1+1=3”的附加效果。
2022-12-19
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磁共振成像和全身18F-FDG PET/磁共振成像。基于结构和功能特征,对影像数据集进行腋窝淋巴结转移评估。基于MRI和PET/MRI训练组样本开发机器学习模型,然后应用于测试组样本。
2022-11-15
核医学18F-FDG显像检查对于患者、公众及医护人员产生的辐射剂量较低,不必过度担心核医学18F-FDG显像检查中的辐射。
2022-11-01
PET检查的灵敏度相当高,常用显像剂18F-FDG是一种葡萄糖的类似物,参与到人体代谢中,查找代谢和增值水平更高的细胞(糖代谢是细胞能量代谢的最主要的方式,大部分恶性肿瘤需要利用大量葡萄糖进行异常增殖),而频繁和剧烈的运动则会引起正常组织过多摄取造影剂,从而产生难看又影响诊断的伪影。
2022-10-25
这就是促使研究人员调查早期治疗后18F-FDG PET/CT检查在预测辐射诱发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病方面的预后价值的原因。在他们的研究中,专家们纳入了 53 名接受过鼻咽癌或口咽癌放射治疗的患者,每位患者还在最终治疗后的 180 天内完成了 18F-FDG PET/CT 扫描。
2022-10-16
PET/CT检查注射的显像剂18F-FDG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可以参与人体的糖代谢。恶性肿瘤异常增殖具有旺盛的糖代谢,在PET/CT显像中表为高度摄取18F-FDG,明显强于正常组织、并持续存在,这就是18F-FDG PET/CT诊断肿瘤的机制。
2022-10-04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是微创获取肿瘤组织的重要手段,配合18F-FDG、18F-FAPI、18F-PSMA PET等功能影像精准识别肿瘤活性区域,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准确率及安全性。PET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适用于肺、肝、肾脏及前列腺等脏器肿瘤病灶的组织获取,效果要显著优于传统CT引导的效果,是目前极为先进的活检技术手段。
2022-09-30
该项研究成功地运用分子影像技术,对FGFR靶向治疗肿瘤的响应进行了功能层面的在体、定量、动态的可视化评估。首次发现了18F-FDG PET与FGFR靶向治疗耐药的关联,并建立了18F-FDG PET影像标志物特征与FGFR/mTOR/HK2分子调控机制的相关性。
2022-09-09
因此,这项探索性前瞻性研究,试图探究 FDG PET 评价的代谢缓解是否可预测胰腺癌一线化疗患者的生存,提出的假设是早期代谢应答比早期形态应答能更好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 OS)。
202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