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ENS新闻

CEPC加速器国际评审委员会会议召开

 9 月16日至19日,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加速器国际评审委员会(IARC) 会议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来自中国、瑞士、意大利、英国、日本、俄罗斯、瑞典等国家的16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委员出席会议。CEPC执行委员会主席王贻芳、项目总体、加速器总体及相关系统负责人及参研人员等参加了会议。王贻芳致欢迎词,他首先感谢了CEPC加速器国际顾问委员会IARC对CEPC一贯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其次也对本次IARC国际评审会提出... 2025-10-08

束流驱动新加速原理与应用研究专项2025年度会议召开

 9月20日,中国科学院基础与交叉前沿科研先导专项束流驱动新加速原理与应用研究(以下简称专项)2025年度会议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基础研究局副局长李煜辉,专项顾问专家组高能所王贻芳院士和高能所所长曹俊等5位专家参会,专项首席科学家、以及来自高能所、上海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项目单位成员共90余人现场参会。会议首先由专项首席科学家鲁巍主持,曹俊致欢迎辞... 2025-10-08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李剑教授课题组荣获《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期刊“2024年度优秀论文”称号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李剑教授课题组于2022年8月在《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期刊上发表的论文Prediction of nuclear charge density distribution with feedback neural network,近日荣获该刊2024年度优秀论文称号。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2022级直博生尚天帅,通讯作者为李剑教授与安徽大学牛中明教授。研究通过结合前馈神经网络与两参数费米模型,实现了对原子核电荷密度分布的高精度预测,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了重 2025-10-07

科普:放射性废物都有那些类型?处理方式都有那些?

放射性废物包括所有类型的放射性废物。这些废物需要以必要的安全措施进行处理、储存和处置。废物种类繁多,放射性水平也各有不同,因此处理方式也各有不同。放射性废物从哪里来?所有国家都有放射性废物,即使是那些没有运行核电站的国家。核废物的来源多种多样,其中大部分来自核电站。这包括燃料元件和其他需要处置的放射性物质,例如过滤器、防护服、交换材料等。医疗行业也会产生核废料,例如诊断或癌症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针头、衣物等。其他... 2025-09-28

Exosens定制中子探测器助力小型模块化与四代核电创新

随着全球能源格局向更安全、小型化、灵活化的核电方向转变,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和第四代核电技术成为创新焦点。这些先进设计在尺寸、效率及运行环境上带来新挑战,传统仪器仪表与控制方案难以满足需求。作为核仪器仪表与辐射探测领域的全球领导者,Exosens设计并制造了业内最坚固可靠的中子探测器产品组合,用于堆内和堆外中子监测。其高温裂变室可承受极端反应堆条件,为操作员提供维持控制、确保安全及优化性能所需的可靠数据。Exosens... 2025-09-18

高能所研究人员提出基于镝-159衰变直接测量中微子质量的实验构想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衡月昆研究员与其合作博士后付颖创新性地提出利用人造同位素镝-159(159Dy)的轨道电子俘获过程直接测量电子中微子质量的实验构想,深入分析了灵敏度、不确定性和潜在本底,预期测量精度可以达到亚电子伏(sub-eV)水平,有望为破解中微子质量之谜提供新路径。该项研究成果以Directly determine the electron-neutrino mass with sub-eV sensitivity by the decay of 159Dy为题在《科学通报》(Scie 2025-08-29

DL E&C与菲律宾最大电力公司签署SMR开发协议,并与三星物产和LG Ensol保持合作关系

DL E&C公司正与菲律宾最大的电力公司Meralco合作开发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此前其已与美国X-energy公司和挪威Norsk Kjernekraft公司展开合作,此次合作进一步扩大了SMR的合作范围。8月20日,DL E&C与Meralco签署谅解备忘录,探讨在菲律宾引入SMR的可能性。基于此,两家公司将针对在菲律宾电网以外地区建设小型反应堆进行可行性研究、场地评估和长期战略规划。马尼拉电力公司(Meralco)成立于1891年,是大型配电公司,为菲律宾39个城市和72个乡 2025-08-21

中山大学团队在弱磁化等离子体研究获突破

近日,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研究团队在弱磁化等离子体自组织过程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以Three-Dimensional Helical-Rotating Plasma Structures in Beam-Generated Partially Magnetized Plasma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图1 弱磁化电子束等离子体中三维螺旋结构的形成过程该团队研究发现,轴向磁场约束下等离子体可自发形成 2025-08-14

原子核质量测量揭示新质子幻数出现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首次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发现在硅-22中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相关成果于7月2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当原子核的质子数或中子数为2、8、20、28、50、82、126时,原子核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性质,因此这些数字被称为幻数。20世纪40-50年代,物理学家梅耶(M. G. Mayer)和简森(J. H. D. Jensen)等... 2025-07-25

核能安全所提出超稀溶胶中实现高稳定SERS定量检测新方法

近日,核能安全所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在超稀溶胶中通过溶剂洗涤和氯离子取代制备清洁开放悠悠球形纳米颗粒的新策略,实现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定量检测。该成果以"Clean and open yo-yo-shaped nanoparticle with large and sensitive hot sp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in ultra-dilute colloids"(基于清洁和开放空间纳米结构的SERS定量分析)为 202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