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RF新闻

美国发布高功率直接能量转换信息技术征集

美国国防部国防先进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国防科学办公室(DSO)在2024年8月发布信息征集(RFI),寻求核能系统大功率直接能量转换技术信息。与其他火力发电相比,核能已经具有能量密度优势。但如果核能发电不需要蒸汽轮机呢?如果反应堆产生的辐射不再是一个需要管理的问题,而是一种能量来源呢?如果一种能量转换技术可以扩展到适合从微型电池到电网规模的核能发电系统呢?DSO在2024年8月发布的核能系统... 2024-08-10

BEPCII 2024年同步辐射开放运行顺利结束

6月11日至7月1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完成了本年度的同步辐射专用光模式运行,共为用户提供有效机时462.29小时。本次专用光参加实验的用户来自国内97个单位,包括19个中国科学院内单位、69所高等院校、5个其他研究机构、2家医疗机构和2家企业。本次专用光运行期间,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12条光束线站投入了对外开放运行,共为280余个研究课题提供同步辐射机时。用户研究课题涉及材料科学、化学化工、环境、地学、物... 2024-07-13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召开2024-2025年度束流评审会

6月22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2024-2025年度束流评审会在近代物理所召开。评审会由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张肇西院士主持,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主任沈文庆院士致辞,近代物理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胡正国作了题为面向重大科学问题与国家重大需求 发挥HIRFL特色 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工作报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相关人员共... 2024-06-27

医用同位素锕-225的制备分离获得重要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化学室秦芝研究员团队,利用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束流轰击金属钍靶,采用自主研制自动化分离设备,成功制备医用同位素锕-225。相关成果申请授权了一项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加速器生产医用同位素锕-225的自动化处理平台》。 2024-01-31

Hyperfine, Inc. 推出人工智能驱动的脑成像软件,以提高图像质量和易用性

Hyperfine,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HYPR)是一家开创性的医疗器械公司,它利用全球首个经 FDA 批准的便携式磁共振脑成像系统 Swoop® 系统重新定义了脑成像—今天宣布推出人工智能驱动的第八代Swoop®系统 软件。该软件的扩散加权成像 (DWI) AI 降噪功能于 2023 年 10 月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的批准,并在过去几周通过有限的市场发布在选定的地点推出。 2024-01-10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所Laurent Colas赴西物院访问

近日,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所(CEA IRFM)离子回旋专家Laurent Colas应邀赴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开展为期两周的访问交流。 2023-11-21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2023年用户学术年会暨专家会圆满召开

他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总结BSRF近年来运行开放的经验,交流用户研究的成果,不仅要提高成果产出,更重要的是积极面对国家发展需求,主动为国家解决遇到的瓶颈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能所副所长、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常务副指挥董宇辉研究员和内蒙古大学人才办主任谷晓俊教授也分别致词,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2023-09-04

成果 | 叶沿林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实验发现丰中子核碳-14中的线性链状奇特集团结构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叶沿林课题组及其合作者通过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放射性束流线1号线(HIRFL-RIBLL1)开展的一项非弹激发和集团衰变实验,成功观测到了丰中子核碳-14(14C)中存在的线性链状分子结构(3个α集团成线性排列)。 2023-08-26

BEPCII 2023年第一次同步辐射开放运行顺利结束

本次专用光运行期间,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13条光束线站投入了对外开放运行,共为300余个研究课题提供同步辐射机时。 2023-07-31

汗液中的健康密码:重离子辐照技术助力创新可穿戴柔性多孔汗液传感器

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重离子,辐照聚碳酸酯(PC)薄膜并在其内部形成平行排列的柱状损伤区域,再利用紫外灯敏化以及化学蚀刻的方式在薄膜上制造大量纳米尺寸孔道,最终得到具有直通孔道的纳米多孔 PC膜。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