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胡玉敬: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18F-FDG PET和骨显像

2022-06-19 20:43     来源:中国核医学医师     核医学PET/CT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18F-FDG PET和骨显像

(Hubaut MA et al.18F-FDG PET and Bone Scintigraphy of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Clin Nucl Med 2019;44: 127–129.)

摘要:本文报道一例31岁左足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女性患者,该病是血管肿瘤的罕见类型,可发生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本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左足局部慢性疼痛。常规影像学检查可见多发侵袭性的溶骨病灶,骨显像和18F-FDG PET显像均显示病灶呈高摄取,且局限于左下肢远端,最终经手术活检证实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进行局部肢体热灌注化学治疗。

关键词:上皮内血管内皮瘤,局部肢体热灌注化疗,骨显像,FDG PET

图1. 患者女,31岁,逐渐加重的左足疼痛,无感染和形态异常。超声显示骰骨软骨下一富血供的溶骨性病变伴骨皮质破坏。患者一般状况可,无发热及其他不适。骨显像显示病灶呈高摄取且仅累及左足(A),血池相显像剂浓聚程度明显增高(B)。SPECT/CT横断面融合图像可见多个小的溶骨性病变(C)。

图2. 全身18F-FDG PET/CT检查(MIP[A],足部放大[B])显示上述病灶大小及高代谢(PET/CT矢状面融合图像[C]和矢状面MRI图像[D])。进行CT引导下的最高代谢处活检(跟骨结节,SUVmax=11.1g/mL),病理学不能得出结论,考虑血管瘤、动脉瘤性原始囊肿或继发性骨病变,最后性手术活检,结果倾向于EHE(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类罕见的中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有可能发生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1,2骨血管源性恶性肿瘤占骨原发肿瘤<1%。3 生物学行为不一,可为惰性,也可快速进展至死亡。目前仍难以预判病变侵袭的潜能,研究显示,有丝分裂活性等组织学特征有助于鉴别高风险的患者。4由于该病发病率低,因此尚无达成共识的治疗方案。截肢等根治性手术通常用于治疗此类骨病变。1目前有研究显示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有利于该病的检出并可能进行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5而18F-FDG PET/CT显示局限性病变使该患者可以进行局部肢体热灌注化疗。使用心肺机在股总动脉和静脉之间建立一个独立循环回路。6该技术可在高温(接近40℃)状态下输送大剂量的细胞抑制剂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并实时监测渗漏避免TNF-α引起严重的全身毒性反应,7同时将131I或99mTc标记的人血清白蛋白(HSA)引入循环通路中,在心前区放置一个体外闪烁探测器监测系统性渗漏。8经上述治疗后1年该患者病变无复发。

推荐阅读

欧洲多中心食管癌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较质子与光子治疗计划的鲁棒性

欧洲随机III期PROTECT试验比较了八个癌症中心质子与光子治疗食道癌的剂量分布和治疗计划的鲁棒性。所有中心使用4DCT扫描对4例接受28次50.4 Gy (RBE)的患者均分别进行一项优化PT和一项优化XT的计划。以超过99%靶区容积能接受到95%计划剂量(V95%iCTVtotal)评估治疗方法对摆位、射程和呼吸的鲁棒性。 2022-06-21

广度x深度——武汉协和核医学科惊艳2022 SNMMI

武汉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连续7年专科排名全国第二。 2022-06-20

浅述PET/CT在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PET/CT设备是医疗工程学革命性的技术突破,首次将功能学影像与解剖学影像融合为一体,因其可在活体分子水平完成生物学显像,在医学领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2022-06-20

原子能院与北京核工业医院举行职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签约仪式

为落实原子能院“幸福中核”建设和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做好职工健康管理工作,6月17日上午,原子能院与北京核工业医院举行职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签约仪式。 2022-06-18

科研喜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张晓丽教授团队喜获2022年SNMMI大会YIA奖并入选年度Highlights

其中由硕士研究生郑雅琦完成的的动物实验研究“18F-FDG和18F-AlF-NOTA-FAPI PET/CT用于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炎症和成纤维细胞激活”喜获心血管领域YIA(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奖(仅3篇基础研究入选,其中唯一的中国团队),并入选年度Highlights。 2022-06-17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