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首次观察到罕见的β3αp衰变

2023-09-07 10:37     来源:物理研究更新 大锅天眼      原子核粒子物理
今天,我们将探讨一种非常罕见的放射性衰变模式,叫做β3αp衰变。这种衰变模式是指一个原子核通过β衰变转变成另一个原子核,然后这个原子核又通过发射三个α粒子(即氦核)和一个质子来释放能量。这种衰变模式只有在一些非常缺乏中子的原子核中才可能发生,因为它们有很高的β衰变Q值(即β衰变释放的能量),以及很低的α粒子和质子分离能(即从原子核中移除一个α粒子或质子所需的能量)。

为什么要研究β3αp衰变?

研究β3αp衰变有两个主要的目的。第一个目的是探索原子核结构中的一些奇异的现象,比如原子核中存在高度聚集的α粒子或质子的配置。这些配置可以被视为原子核中的分子结构,因为它们类似于化学分子中由原子键合形成的结构。例如,13O可以被视为由9B和4He键合形成的分子结构,而9B又可以被视为由5Li和4He键合形成的分子结构。通过观察β3αp衰变,我们可以探测到这些分子结构对应的激发态,并且可以测量它们的能级、自旋、宇称等性质。

第二个目的是测试一些基本的物理理论,比如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是导致β衰变发生的力,而电磁相互作用是导致α粒子和质子之间相互排斥或吸引的力。通过测量β3αp衰变的速率、角度分布、能量谱等参数,我们可以检验这些理论是否正确地描述了这种复杂的衰变过程,并且可以发现一些可能存在的新物理现象。

如何实验观测β3αp衰变?

实验观测β3αp衰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需要制造出大量的13O原子核,并且需要使用非常灵敏和精确的探测器来捕捉到低能量的α粒子和质子。在最新的一篇论文中,作者使用了德克萨斯A&M大学回旋加速器研究所的一种新型探测器,叫做TexAT时间投影室。这种探测器可以在三维空间中重建出每个衰变事件发生时产生的所有粒子轨迹,并且可以区分出不同类型和能量的粒子。

作者使用了一种叫做一次一粒(one-at-a-time)的β延迟带电粒子谱学的技术,即先用一个束流将13O原子核注入到TexAT探测器中,然后等待它们衰变,并且记录下衰变产物的信息。

作者在实验中观测到了149个β3αp衰变事件,从而计算出了β3αp衰变的分支比为0.078(6)%。这意味着在每1000个13O原子核中,有大约0.8个会经历这种衰变模式。

这篇论文展示了一种新颖和有效的方法来研究元素中的罕见衰变模式,并且揭示了一些原子核结构中的有趣现象。这些结果不仅增进了我们对原子核物理学的理解,也为未来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和动力。

推荐阅读

我国地磁场探测精度最高卫星投入使用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采用“A星+B星”联合观测模式。A星搭载高精度磁场观测载荷、能量电子谱仪、激光反射器等载荷,重点开展高精度地球磁场测量任务;B星搭载中能粒子探测器、太阳X射线探测器、激光反射器等载荷,重点开展太阳X射线和地球内辐射带能量粒子探测任务。A星和B星联合对南大西洋异常区高能粒子的时空分布结构开展观测。 2023-11-29

科学家首次发现原子核基态存在分子型结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等核子组成的量子多体系统,核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多种有趣的原子核结构,从球形核到变形核,甚至是表面密度稀疏的中子晕核。 2023-11-27

质子单粒子效应截面预测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原子能院抗辐照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对经典的电子器件质子单粒子效应(SEE)截面预测模型——突发产生率(BGR)模型进行了证明与修正,修正后的模型有助于深入开展质子单粒子效应机制研究,并为建立更为可靠的器件空间抗辐射性能评估方法提供助力;同时,经修正的模型也适用于中子单粒子效应,为开展日益受到关注的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2023-11-14

科学家观测到脉冲星发出的高能伽马射线

据德国电子同步回旋加速器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公报,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它们是巨大恒星爆发死亡留下的残骸,是宇宙中密度最高的天体之一,并且拥有极强的磁场。脉冲星的磁极会发射电磁辐射束,随着脉冲星的旋转,周期性电磁辐射束如同灯塔的光柱扫过宇宙。脉冲星正因为不断发出这种脉冲辐射束,也被称为“宇宙灯塔”。 2023-10-08

粒子天体中心第三党支部和科研计划处党支部共同组织“学党史、凝初心、担使命、共奋斗”主题党日活动

9月15日~9月17日粒子天体中心第三党支部和科研计划处党支部共同组织了“学党史、凝初心、担使命、共奋斗”主题党日双融双聚活动。党员们先后来到绥蒙革命纪念园、贺龙活动纪念馆和集宁战役红色纪念馆进行主题党日的党建与工作学习交流。 2023-10-03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