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项目迎来重要里程碑,已成功制造出组装脉冲磁系统的所有部件。这一超导系统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同类系统,其核心组件的顺利生产标志着ITER项目在核聚变能源研究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
ITER项目的脉冲磁系统中央螺线管由美国制造,作为该系统的最后一个关键元件,它的完工为整个磁系统的组装铺平了道路。该中央螺线管将与俄罗斯、欧洲和中国生产的六个环形极向场磁铁协同工作,共同构成这一重达近3000吨的庞大系统。
在ITER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俄罗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履行向ITER项目供应超导体的义务,俄罗斯从零开始重建了超导产业,并组建了由国内领先院所和企业参与的合作联盟。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俄罗斯在超导技术领域的实力,也为ITER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ITER项目中心主任阿纳托利·克拉西尔尼科夫对项目的进展表示高度评价。他强调,磁力系统是ITER项目迄今为止最复杂、最强大的系统,也是整个未来装置的基础。没有这一系统,ITER项目的工作根本无法实现。克拉西尔尼科夫还指出,俄罗斯企业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直接作用,不仅生产了120吨铌钛超导体(与欧洲保持密切合作),还制造了超过17公里的铌锡超导体,并成功制造了六个极向场线圈中的一个并运送到现场。
ITER项目作为全球核聚变能源研究的重要平台,再次证明了各国通过合作共同解决极其复杂问题的能力。随着脉冲磁系统部件的全部制造完成,ITER项目距离实现核聚变能源的商业化应用又近了一步。未来,该项目将继续推进各组件的组装和调试工作,为人类探索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未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