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电发电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一套由中广核技受托管理、中广核久源(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空间立体应急辐射环境监测系统,正为核电基地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该系统包含海上锚系浮标、无人船、无人机、陆地机器人四大监测设备,被称为辐射监测的四大“带刀侍卫”。
▲空间立体应急辐射环境监测系统
海上锚系浮标如同深海“哨兵”,在蔚蓝大海中随波逐流却时刻保持警惕。它能不间断测量海水放射性参数,并通过先进无线传输技术实时回传数据。一旦水质异常,可及时掌握扩散轨迹,为生态保护和渔业安全提供数据支持,是守护海洋生态的关键防线。此外,它还能测量水温、风速,堪称海洋监测“多面手”。
无人船是海中“侦察兵”,自带导航和智能避障系统,能灵活穿梭海面。它可针对可疑数据区域进行监测,实时回传高清监测报告,如同海上“移动监测站”,能精准扫描珊瑚礁缝隙。该无人船支持自主避障,可识别漂浮物,具备“一键返航”功能,能不间断采集数据并实时生成动态数据热力图。
陆地机器人堪称地面“钢铁侠”,身材小巧却能量巨大。车身搭载高精度探测器,能快速识别不同能量γ射线。它可沿着预设路线巡逻,爬坡过坎、涉水越沟都不在话下,边走边测边生成监测地图。在危险区域,还可远程操控,以更全面掌握现场情况。日常工作是自动围绕核电基地巡逻,边走边绘制“安全地图”。
无人机是空中“鹰眼大侠”,搭载高精度探测器,如雄鹰般盘旋在核电基地上空。单次可覆盖核电基地半径5公里空域,对大面积区域进行地毯式扫描,能直接前往山地森林等难抵达区域开辟视野,实现“上帝视角”。它可根据指挥中枢指令精准处置危机,结合气象数据实时模拟被检测物质扩散轨迹,为应急疏散提供“秒级”预测依据。
四大设备并非“各自为政”,而是协同作战。监测数据秒传云端,不管是在海上、陆地还是空中,数据都能“一键上传”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智能大脑会自动拼接数据、航行轨迹和地形信息,生成直观的3D监测地图,异常区域会以“小红点”标出。同时,该系统还能与核电基地已有的应急数据结合,形成从天上到地面再到海里的立体监测数据库。
这套空间立体应急辐射环境监测系统是核安全的“刚需神器”。它可全天候守护,不受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影响;能实现危险零接触,避免人员风险;响应速度快,发现异常第一时间报警,指挥中心可立刻启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