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谁在辐射?谁在隐瞒?AI监测24小时在线“破案”

2025-07-22 10:42     来源:中广核技     核辐射安全

提到核辐射安全,是不是满脑《奥本海默》烧脑剧情?别慌!核安全早已进入“上帝视角”时代。由中广核技受托管理,中广核久源(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核辐射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堪称核安全界天网监测系统,24小时在线“盯梢”,辐射波动?蛛丝马迹它都查得明明白白。

▲核辐射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

3大“核能Buff”,专治各种核安全焦虑。

Buff1 :国产大脑拒绝“卡脖子”。

1.全链条自研

从芯片到算法,从硬件到软件,全套“中国芯”彻底告别“卡脖子”!

2.一机打全场

伽马射线、中子、气溶胶、氡浓度……辐射界“六边形战士”,连临界报警都能一网打尽!

3.国防级寿命

10年稳如泰山,7×24小时不宕机!

Buff2 :千台设备同时在线?

1.“千机秀”模式

单系统支持1000+设备组网,分分钟织成“辐射防护网”,波动值秒级同步!

2.“躺平式”管理

一键操控,设备自动组网、自动识别,工程师直接化身“云指挥官”!

3.“乐高式”扩展

哪里需要测哪里,模块化设计如拼积木,设备加装?咔咔两下搞定!

Buff3:比人工更早“嗅”到危机

1.AI式算法

辐射值、浓度、趋势……AI秒级分析,超标预警?系统直接触发应急联动!

2.盲盒型适配

核电站、后处理厂、燃料厂房……不同场景“一键变身”,组态框架比“美颜滤镜”还好用!

3.国家级认证

通过国家级仪控系统研发中心考核,硬核实锤!

效率狂飙!这波“科技狠活”有多香?

卷王退散:传统1天巡检TA1小时搞定,工程师从此告别“996”。

增效福音:加装新设备不用“拆家”,省钱省力省预算。

安全拉满:辐射风险提前预警,关键时刻“保命符”+10086/10000/10010 。

“神秘场所”都在用!TA的“主场”有多硬核?

核电基地:反应堆周边“全息扫描”,辐射波动?比K线还清晰。

国防重地:国防重地“隐形护盾”,数据加密比“银行金库”还严。

核燃料库:气溶胶浓度?工作流程“无死角监控”。

实验场所:高能实验“安全锁”,科研人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搞实验。

辐射不超标,安全没烦恼。中广核久源(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核辐射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为核安全护航到底。



推荐阅读

俄罗斯的突破性技术为安全高效处理乏核燃料铺平道路

乏核燃料的处置仍然是一项全球性的重大挑战。仅在俄罗斯,每年就有约650吨放射性废物从核电站反应堆中被清除。目前大部分核废料仅采取简单填埋处理,仅约15%得到回收利用。但圣彼得堡科学家团队已研发出革命性技术,可实现对乏核燃料的再处理,并能对核电站组件,包括辐照反应堆石墨进行无害化处理——这种材料已成为全球核能发展的重大障碍。该科研团队负责人、物理数学博士安娜·彼得罗夫斯卡娅在接受《科学俄罗斯》杂志采访时详细阐释了这... 2025-07-22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中国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回顾

2025年6月29日至7月1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应中方邀请来华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IRRS)。来自IAEA以及英国、巴基斯坦、法国、俄罗斯等多国核安全监管部门的25位资深专家,依据IAEA安全标准对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开展全方位同行评估。IRRS评估是IAEA的权威同行评估机制,旨在协助成员国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备性和有效性。评估期间,国际专家通过现场面谈、设施考察、报告讨论、政策咨询等环节,重点考察中国在核电厂... 2025-07-21

科研人员首次观测到新核素铝-20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在原子核的奇特衰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新核素铝-20,并发现其通过稀有的三质子发射模式进行衰变。相关成果于7月10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3300多种核素,其中不足300种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稳定核素,其余均为不稳定核素,会发生放射性衰变。常见的衰变模式有α衰变、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gamma 2025-07-21

为了同位素产业不再受制于人——全球首次应用商用重水堆机组批量生产碳-14纪实

吞下一颗小小的尿素胶囊,半个小时后,对准集气袋长呼一口气,等待片刻,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便一目了然。这种检测方法无痛、无创、快速、简便,已成为幽门螺旋杆菌检验的金标准。该检验背后,一种名叫碳-14的放射性同位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碳-14严重依赖进口,全球仅有少数国家掌握碳-14量产技术。为填补这项空白,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组建研发团队矢志攻关,历时5年多,在全球首次实现应用商用重水堆机组批量生产碳-14。秦山核电总经... 2025-07-19

密歇根大学等开展核微反应堆与机器学习研究获新成果

密歇根大学核工程与放射科学系(NERS)与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了一项关于核微反应堆和机器学习(ML)的研究,相关摘要已发表,全文题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核微反应堆瞬态和负荷跟踪控制》,刊登在《能源转换与管理:X》杂志7月刊上。HolosGen 开发的紧凑型可运输 Holos-Quad 微反应器,可容纳在一个标准的 40 英尺 ISO 集装箱内。(图片:HolosGen)该研究基于HolosGen的Holos-Quad微反应堆设计,考察了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多智能... 2025-07-11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