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伊甸园放射性同位素公司:核医学领域的布局与展望

2025-08-05 10:00     来源:中国核技术网     伊甸园放射性同位素公司 核医学

在核医学领域,克里斯·瓦格纳拥有40多年经验,从临床医生到在Mallinckrodt(现Curium)和Nordion等公司担任领导职务,其对核医学临床和制造的深入了解,为创立伊甸园放射性同位素公司(Eden Radioisotopes)奠定了基础。这是一家旨在生产钼 - 99和镥 - 177等医用同位素原材料的初创企业。

伊甸园放射性同位素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瓦格纳。插图:裂变钼-99工艺。(图片:伊甸园)

Eden计划建造专用核裂变反应堆及同地的热室处理设施,服务全球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市场,解决关键放射性同位素短缺和供应限制问题。其反应堆可同时生产钼 - 99、镥 - 177和其他活化同位素。Eden首席执行官瓦格纳与《核新闻》主编里克·米哈尔,谈论了公司进军核医学行业的计划,该行业放射性物质用于诊断和治疗。

伊甸园公司由五位创始人于2019年5月创立,其中四位来自桑迪亚国家实验室。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政府意识到医用同位素(尤其是钼 - 99)将短缺,投资桑迪亚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开发生产技术。后因加拿大公司计划失败,加拿大国家研究通用反应堆关闭且无替代,伊甸园公司成立,旨在复兴并商业化该技术,为美国国内提供稳定的关键医用同位素供应。

钼 - 99衰变为锝 - 99m(Tc - 99m),全球每年约80%的4000万例核医学手术使用锝 - 99m,它对癌症等疾病诊断成像至关重要。其半衰期短,需靠近生产设施,且核医学成像能提供功能性信息,与其他成像方式互补。

过去十年,六座主要医用同位素生产反应堆中有两座关闭,西半球无新设施运营,老化基础设施和反应堆地理分布有限,加剧了供应脆弱性,短暂停机也会导致市场短缺。

Eden已获初始投资,完成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对许可证申请的初步审查,计划今年晚些时候正式提交建设许可申请材料。该设施设计产能将满足全球每周钼 - 99需求量的一半,以及180万剂量镥 - 177和其他同位素需求。

伊甸园核反应堆是唯一专为医用同位素生产建造的,反应堆和处理设施同地。它每天几乎连续运行22小时,正常运行时间长,反应堆核心约55加仑桶大小,可能位于新墨西哥州霍布斯附近,计划配备105至110名员工,约70人负责运营。

产品将装在18到24英寸的屏蔽容器中空运,设施靠近机场,与全球放射性药物制造商合作,确保快速周转。

伊甸园公司计划在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建造第二座反应堆,创造冗余,提高运营灵活性和效率,满足增长需求。新墨西哥州工厂还可在不扩建情况下扩大生产规模。

行业正从传统核医学诊断成像转向靶向放射治疗和PET成像。使用镥 - 177和锕 - 225等同位素的放射疗法正在改变癌症治疗,如诺华公司的镥 - 177疗法。

预计放射治疗市场将从目前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270亿至300亿美元,制药巨头斥资数十亿美元用于收购和临床试验。

PET扫描个性化程度不断提升,未来诊断量增长将主要体现在PET扫描上。目标是成像和治疗分别使用标记不同同位素的分子。PET同位素可在当地放射性药房生产,放射治疗同位素依赖像伊甸园这样的反应堆。

若伊甸园项目成功,将为美国提供钼 - 99和镥 - 177的国内供应,使美国免受外国反应堆意外停机和国际中断影响,提高可靠性,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衰变损失,确保全球危机期间获得治疗。



推荐阅读

超洁净单层非晶碳实现高精度质子束生成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合作研究,研发了一种工业兼容的无序对无序(DTD)合成技术,实现晶圆级超洁净单层非晶碳(UC-MAC)的秒级制备,开发了UC-MAC膜应用于高精度质子束生成的原创应用。该研究成果以Ultraclean monolayer amorphous carbon yields a high-precision proton beam为题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上。此项研究成果同时解决了二维非晶材料领域两大关键挑 2025-08-04

近代物理所在部分子碎裂函数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夸克物质中心核子结构室研究团队基于NPC(Non-perturbative Physics Collaboration)合作组在部分子碎裂函数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首次以当前最高理论精度破解了夸克碎裂为强子的关键规律,相关研究成果于7月24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为人类理解物质微观结构提供了全新视角。半个多世纪前,物理学家比约肯、费曼等提出部分子碎裂函数(Fragmentation Functions,FFs)概念,用以描述带 2025-08-02

中广核辐照更名中广核华瑞

近日,随着中广核辐照技术有限公司成功更名,中广核华瑞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走进公众视野。从攻坚加速器研发,到深耕辐照加工,再到多产业链布局,中广核华瑞三级跳的背后,是一部持续创新、不断突破的进化史。中广核华瑞1.0:开启加速器研发制造征程2009年,随着国内食品安全、医疗灭菌、材料改性等领域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公司应势而生,开启了辐照电子加速器研发制造之路,实现了多款加速器的研发销售闭环,业务延伸至电线电缆、医疗灭菌等多个行业,市场份额... 2025-07-30

曹志坚:以身许核的国产放射源“拓荒牛”

在伽玛刀肿瘤治疗、工业无损检测、工农业辐照育种等多个领域,密封放射源犹如一位深藏不露的隐形工匠,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过去,国内密封放射源长期依赖于进口,这成为制约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中国同辐老一辈核工业人、中核高通原总工程师曹志坚,投身核工业40多年,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克服重重困境,踏出了一条从受制于人到自主研发生产的艰辛道路。他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与智慧,躬身实践两弹一星精神,薪火相传强核报国、创新奉献... 2025-07-29

重现87年前的实验,为第一个氘氚聚变发现者正名

近期,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与杜克大学的物理学家合作,重现了一项1938年的实验——首次观测到氘-氚(DT)聚变。一直以来,学界普遍认为氘氚聚变是在1942年曼哈顿计划的伯克利会议上提出的,但实际上该实验启发了曼哈顿计划关于氘氚聚变的研究。而这项早期实验和当时的实验者阿瑟·鲁利希几乎被遗忘了。如今,复原实验确认了阿瑟·鲁利希核心结论的正确性——他得到了正名。相关成果发表在与 1938 年论文相同的 Physical Review 期刊上。氘氚... 2025-07-27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