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ITER径向X射线相机采购包窗口集成接口部件顺利交付

2025-09-17 09:15     来源: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ITER 核聚变

9月11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径向X射线相机(RXC)采购包首批部件——窗口集成接口部件的制造顺利完成并交付。ITER组织RXC技术负责人王天博、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项目工程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牛二武、等离子体所副所长秦经刚、RXC采购包、PI采购包以及聚能公司的项目主要人员出席了交付仪式。

王天博对RXC采购包取得的进展表示祝贺,并高度评价了中国团队在ITER项目中表现出的专业技术水平。他强调ITER组织将继续提供支持,拓展合作领域。牛二武充分肯定了RXC团队在技术攻关和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他指出,RXC采购包是ITER计划中技术难度高、管理要求严的关键项目,他勉励项目组进一步凝聚信心、锤炼能力,迎接下一阶段挑战。秦经刚强调,质量是项目的生命线,必须严控细节、压实责任。希望ITER组织和CNDA继续加强对项目的监督与支持,并表示等离子体所将继续坚持质量优先,全力保障后续任务实施。

RXC采购包于2013年12月签订,目标是在ITER第12号赤道面窗口插件中安装一套RXC系统,高时空分辨测量完整极向剖面的X射线辐射及其分布。该系统由内部相机和外部相机组成,涵盖结构、电子学、采集与控制(I&C)三部分。RXC相机处于ITER核环境,含有较多SIC-1部件,其制造、测试和安装需满足ITER严格的技术和质量标准。

RXC采购包项目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项目团队攻坚克难,历时十余载,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首批交付的部件是结构部分的重要部件,包含外部相机支撑法兰、内外部相机气管和内部相机狭缝,多数为SIC-1和QC-1级部件。项目团队在研制中实现多项技术突破:优化铍窗法兰复合焊接工艺;创新间接冷却结构设计及材料应用,有效解决ITER现场结露难题;成功研制满足ITER组织真空与安全规范的多芯真空电馈通组件,实现该类关键部件的国产化,并有望成为ITER中首批投入实际运行的电馈通部件;在真空边界成功应用复合功能材料,实现安全边界结构强度及冷却的复合要求等。以上核心结构部件标志着项目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

此次首批部件的成功交付,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RXC团队将继续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稳步推进后续工作,确保整个RXC系统按期、保质交付。

交付仪式现场



推荐阅读

俄罗斯开发新型快堆燃料组件

俄罗斯研制开发采用液态金属衬层的创新型OS-5氮化物燃料组件,可提升快中子反应堆运行效率与安全性,为BN-1200M及闭式燃料循环奠定技术基础。俄罗斯原子能公司(Rosatom)的燃料部门制造并完成了独创的OS-5燃料组件,该组件采用混合氮化铀钚核燃料并具有液态金属衬层。另外,采矿与化学联合企业将作为铀钚混合氮化物(MOX)燃料工厂所在地,为BN-1200M快堆提供燃料。据Rosatom表示,采用液态金属衬层将改善第四代快中子反应堆氮化物燃料元件的性能... 2025-09-25

海南小堆安全壳整体性试验圆满完成

2025年9月23日22时12分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龙一号安全壳整体性试验圆满完成。本次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标志着全球首个陆上模块式小堆安全壳屏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有效验证,为机组后续装载核燃料以及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海南小堆安全壳是采用钢制安全壳作为反应堆第三道屏蔽堆型,为了顺利完成安全壳试验调试工作,自2022年以来中核工程海南项目部多次组织设计人员、专家开展AP系列安全壳调试技术交流及... 2025-09-25

器以载道丨“一堆一器”:中国核工业从这里走向未来

1955年,党中央作出重要决策——发展中国核工业。在此背景下,我国首座重水反应堆(101堆)与首台回旋加速器(以下简称一堆一器)的建设工程,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正式启动。1958年9月,一堆一器移交生产典礼盛大举行,标志着这两项关键核设施正式投入使用。从此,原子能不仅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为能源、医学、农业等领域开辟了新的天地。从零起步: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篇1955年初春,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向周恩... 2025-09-25

三澳核电2号机组核岛安装工程蒸发器二次侧水压试验全部完成

9月22日,三澳核电2号机组一环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水压试验在11.57MPa最高压力平台稳压30分钟满足试验要求,标志着2号机组核岛安装工程关键里程碑蒸发器二次侧水压试验全部完成顺利实现。本次水压试验,三澳项目部秉承程序先行、资源到位、演练充分、过程受控的管理理念,内外部紧密合作,采用日跟踪机制、注重焊接过程控制确保一次合格率、视频查漏等方法,达成负接口无缝对接,全过程安全质量可控,进而确保试验在冷试前完成。试验的成功不仅验证了... 2025-09-25

基于物理算法助力核微反应堆实现自主功率调节

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基于物理的算法,旨在使核微反应堆能够根据需求自动调整功率输出。该研究由美国能源部核能办公室资助,密歇根大学牵头,聚焦于高温气冷反应堆(HTGR)的研究,特别是Holos-Quad(Gen 2+)这一微反应堆设计。核微反应堆以其小巧的体积和高效的能源产出,成为偏远地区、军事设施及船舶的理想能源选择。然而,其电力输出需灵活调整以适应电网需求的变化。为此,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模型预测控制(MPC)控制器,该控制器... 2025-09-25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