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为PLX项目寻商合,推进聚变能研究

2025-09-20 09:37     来源:中国核技术网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聚变能研究 美国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正为其等离子体衬里实验(PLX)寻找商业合作伙伴,该实验平台旨在探索聚变能和其他高能等离子体应用。有意合作开发这项新技术的公司需在2025年10月4日前提交提案,实验室预计2025年11月15日前选定合作伙伴。

PLX项目正在开发实现核聚变的新方法。其机器向中心点发射数十束高速等离子射流,射流汇合形成坍缩的等离子壳即“内衬”,该衬套快速挤压磁化目标,产生发生聚变所需的强烈热量和压力,此过程与太阳供能过程相同。

这一方法优势明显,无需其他聚变实验中常见的巨型超导磁体或建筑物大小的激光器,使PLX设计成为更简单、经济、紧凑的研究和创造聚变能的方式。

该技术短期(未来一到三年)内可用作独特测试设施,能重现高超音速飞行器和航天器重返大气层时面临的极端条件,帮助公司测试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关键部件(如隔热罩等先进材料)的耐久性,目前能进行此类测试的设施极少。

项目长期目标是在未来十年创造新的清洁能源,使PLX成为通往电网规模聚变能源的可行途径。凭借模块化和可扩展设计,有望推动开发出规模更小、效率更高、能生产丰富无碳电力的发电厂。

项目首席研究员冯楚称,等离子体衬套实验是聚变能和国家安全应用向前迈出的变革性一步,利用不依赖大型激光器或超导磁体的模块化、经济高效平台,打开了经济实惠、可扩展解决方案的大门。

此外,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一直积极研究核聚变技术。由其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合作,在采用新型诊断平台的实验中成功实现聚变点火。此次实验是实验室薄化黑腔优化(THOR)窗口系统的首次运行测试,产生了2.4±0.09兆焦耳的聚变能量,并形成“燃烧等离子体”自持反馈回路。早在2024年,该实验室科学家就曾提议实施“钨霰弹枪”技术,以增强聚变反应堆的稳定性,注入的钨粒子能有效与失控电子碰撞,吸收其能量并使其偏离破坏性轨道。



推荐阅读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领衔多项FIRE聚变研究合作

近日,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被选中领导两项新的研究合作,并在聚变创新研究引擎(FIRE)合作项目下参与另外两项合作。这些项目聚焦弥补聚变材料、包层和冷却剂技术、液态金属部件以及反应堆建模与仿真等方面的关键差距。托卡马克聚变装置中面向等离子体的偏滤器组件表面及其底层氦冷却系统的数字化表示。SWIFT-PFCs 的 FIRE 合作项目将对虚拟组件进行建模,评估其受热和受粒子影响的情况,并利用这些数据设计能够承受聚变装置极... 2025-09-18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新专利重定义核系统验证方式

Ugur Mertyurek 参与开发了一项将熵应用于核验证的专利。该方法通过将传感器数据与物理模型相结合,测量不确定性的降低,为获得监管部门批准提供了更清晰的途径。图片来源:Alonda Hines/ORNL,美国能源部近日,授予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研究人员的一项新专利,重新定义了核系统的验证方式,为下一代核能发展提供了更快捷的途径。传统核系统验证依赖重复的物理测试和主观评估,这一过程不仅可能延迟项目进度,还会增加项目成本。而ORNL的开创性方法... 2025-09-18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总经理阿列克谢·利哈乔夫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举行会晤

9月15日至1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第69届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会议期间,俄罗斯代表团团长、国家原子能公司总经理阿列克谢·利哈乔夫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举行了一次传统会晤。俄罗斯联邦通信监督局局长亚历山大·特伦比茨基和俄罗斯联邦常驻维也纳国际组织代表米哈伊尔·乌里扬诺夫也出席了此次会晤。会晤中,双方围绕俄罗斯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当前和未来合作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内容涵盖当前国际议程中的相关议题。... 2025-09-17

美国能源部长谈能源观点:核聚变将很快为世界提供能源

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就能源技术等话题发表了一系列引发广泛关注的言论。其中涉及核聚变方面,赖特称不必过于担忧全球变暖排放,预计五年内人工智能将助力利用核聚变(太阳和恒星的能量),这项技术将在8到15年内向世界各地电网输电,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推动力。不过,利用原子聚变释放能量虽能产生大量低碳能源,但多数科学家认为商业化聚变发电厂仍路途遥远。赖特表示,借助人工智能及美国国家实验室和... 2025-09-16

美国研究人员利用同步加速器 X 射线寻找对抗抗生素耐药性候选药物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偶然发现青霉素,改变了世界,一系列抗生素随之诞生,但细菌能抵抗抗生素治疗。在最近一项科学进展中,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工程与治疗科学系主任兼教授詹姆斯·弗雷泽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一种可恢复链阳菌素类抗生素疗效的化合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结构》杂志上,为设计新疗法提供了有希望的先导。这一发现是对抗抗生素耐药性领域迈出的激动人心的一步。SSRL结构分子生物学部门主任艾娜·科恩表示,弗雷泽团队利用... 2025-09-15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