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核电厂维修规则工作组(以下简称维修规则工作组)第十一次工作组会议在大连召开。来自各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中核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中广核集团及各下属核电厂营运单位、科研院所和高校等47家单位的120余位代表参加活动。
会议听取了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关于核电厂维修规则体系调研情况以及若干技术问题的汇报,与会代表围绕维修规则建立和实施中的共性技术问题及处理建议展开研讨。会议明确,在维修规则工作组后续工作中,各有关单位应深刻认识维修规则对核安全监管体系完善与核安全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其在查找和改进核电厂安全薄弱环节、改进核电厂维修有效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聚焦风险重要的构筑物、系统和设备,通过改进维修活动的有效性,使其在各种运行工况和事故工况下,有效执行预定安全功能,减少挑战核电厂安全的瞬态次数,保证核电厂运行安全。
会议要求,各营运单位维修规则专家组应定期召开会议,审查维修规则各环节技术评价的合理性,维持体系的有效运作,并与法规要求相符合。营运单位应保证维修规则组织机构的稳定性,重点保障维修规则专家组组长和协调员等关键岗位的人员配置与工作延续性。
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先后多次组织风险指引型核安全监管工作研讨会,提出要持续巩固和完善风险指引型技术基础,深化风险指引型监管工具使用,推进风险指引、基于性能的维修规则相关工作。本次会议的召开,对积极推进维修规则相关工作、提高风险指引型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