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CRAFT环向场磁体线圈盒顺利交付

2025-10-09 13:41     来源: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CRAFT 环向场 磁体 线圈盒 聚变装置 中国

近日,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环向场(TF)磁体线圈盒抵达园区正式交付。

环向场(TF)磁体线圈盒正式交付

线圈盒是环向场磁体的主体承力结构部件,也是整个磁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保护TF线圈绕组并支撑与固定着极向场磁体等其他超导磁体。TF线圈盒由超低温奥氏体不锈钢316LN和316LMn材料构成,其外形尺寸达21米*12米,重量达400吨,最大焊接厚度超360毫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环向场磁体线圈盒,整体尺寸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同类部件的1.2倍以上,重量约为其两倍。

从研发到制造完成,项目团队历时5年多时间,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在原材料研制方面,完成了低温不锈钢316LMn材料的国产化、完成了百吨级316LN超大锻件和128毫米316LN超厚钢板的研制。在制造技术方面,面对最大厚度达360毫米的焊接挑战,研发了大厚度激光焊接和超深窄间隙钨极氩弧焊的组合焊接技术、相控阵无损检测技术,实现了线圈盒焊接的控形控性;开发了30米长空间弯管的精密成形、低温树脂与钎焊的冷却管固定技术,实现了冷却管的高精密安装。

线圈盒的顺利交付,不仅为我国聚变装置高端装备制造积累了相关技术经验,还培养了全流程全周期的产业供应链体系,是聚变能源商业化迈出的重要一步。相关技术还可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装备、船舶海工等领域。



推荐阅读

BEST装置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落位装配

近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作为首个进驻主机大厅的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的落位安装标志着BEST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部件研制和工程安装开启加速度。杜瓦底座是BEST装置主机的首个真空大部件,设计工况复杂,接口数百余个。结构尺寸大,直径约18米,高度约5米,总重量400余吨,是BEST主机系统中最重的部件,也是国内聚变领域... 2025-10-09

西物院在等离子体智能控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等单位,在磁约束核聚变等离子体智能控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环流三号(HL-3)托卡马克的实验数据,成功开发并验证了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等离子体控制方法,为未来聚变堆的稳定、高效运行探索了新的技术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旗下的物理学Q1期刊《Communications Physics》上发表。托卡马克被认为是有望率先实现聚变能源应用的可控核聚变技术... 2025-10-09

中科离子超导质子系统完成注册检验,国产抗癌利器加速落地

9月29日,中科离子自主研发的国产首台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取得重大进展,顺利通过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简称北检院)注册检验,标志着这一国之重器已完成上市前的重要里程碑节点,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北检院党委书记、院长徐松雁,党委副书记吴科春、副院长梁振士、高级顾问孟志平,中科离子董事长刘璐、总经理陈永华、副总经理李俊等出席检验报告交接仪式。作为国产首台基于超导回旋加速器的质子治疗系统,国产化率达95%以上,工艺技术复杂... 2025-09-30

北大团队提出半监督多模态医学图像分割新方法

在医学影像分析领域,精准的病灶分割对疾病诊断、治疗规划和疗效评估至关重要。然而,高质量标注数据的稀缺严重限制了分割方法的实际应用。尽管半监督学习能够缓解标注成本高的问题,但在面对复杂病灶、模糊边界等挑战时仍难以满足临床精度需求。此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多模态影像虽然能够提供丰富的互补信息,如何在半监督框架下有效融合多模态特征并充分利用大量未标注数据,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为解决这一难... 2025-09-29

深圳大学微堆退役技术交流活动顺利举办

深圳大学微堆为多用途的研究堆,位于深圳大学校园内,建于1988年,曾承担了中子活化分析、探测器辐照考验等多方面研究工作,在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堆芯核材料已经卸出,即将实施退役。近日,为加快深圳大学微堆安全技术审评、保障退役工程安全实施,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和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与深圳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深圳大学微堆退役技术交流活动。本次技术交流活动重点介绍了深圳大学微堆的现状... 2025-09-29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