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刘强团队发现放射性肠损伤新靶点circDmbt1(3,4,5,6)

2025-10-12 16:43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放射性 肠损伤 circDmbt1(3 4 5 6) 中国放射诊疗

肠道是对电离辐射极为敏感的器官之一,肠道干细胞是肠上皮更新的来源,活跃性肠道干细胞受损后,肠道的自我更新以及增殖能力下降,各种功能性肠上皮细胞无法得到自我更新和及时补充,严重威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继而影响因接受放疗的盆腹腔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环状RNA(circRNAs)是一类具有基因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分子。越来越多的circRNAs被发现广泛存在于植物、真菌和哺乳动物中,circRNAs也因其稳定性、组织特异性和疾病相关性备受关注。

研究团队构建了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小鼠模型并通过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发现了一个新的电离辐射敏感circRNA并命名为circDmbt1(3,4,5,6),该circRNA在消化道特异性高表达,并且主要定位在肠道隐窝部位的Lgr5+干细胞中。

circDmbt1(3,4,5,6)对辐射非常敏感,其表达水平与肠上皮损伤程度相关,在辐射后肠道中呈现急剧下降趋势,可作为肠道急性辐射损伤的潜在标志物。同时circDmbt1(3,4,5,6)对电离辐射后肠上皮细胞、肠道类器官和肠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促进肠上皮细胞在电离辐射后的增殖并降低细胞凋亡和DNA损伤水平,并且促进电离辐射后肠道干细胞的存活。

分子机制方面研究结果显示,circDmbt1(3,4,5,6)可通过miR-125a-5p/STAT3通路促进STAT3蛋白S727位点的磷酸化,促进辐射后肠上皮细胞再生,发挥肠道辐射保护作用。circDmbt1(3,4,5,6)可成为治疗放射性肠损伤的新靶点。


推荐阅读

RadMachine Diagnostic平台重塑放射诊疗设备管理新标准

随着影像技术的飞跃发展,放射科面临着多重挑战,既要产出高质量诊断影像,又得确保操作合规与安全,同时管理好跨站点的复杂设备。在此背景下,质量控制流程的效率与可靠性显得尤为关键。RadMachine Diagnostic由Radformation精心打造,专为简化诊断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QC)工作流程而生。它继承了Radformation在放射肿瘤解决方案中的自动化精髓,助力放射科团队精简合规流程,剔除人工低效环节,确保所有医院设备持续保持巅峰性能。RadMachine Diagno... 2025-11-09

中国打造全球最大钍基核能集装箱船 配备200兆瓦熔盐反应堆

中国公布了全球首艘钍基核动力集装箱船的研发细节。该船可装载14,000个标准集装箱,将配备革命性的200兆瓦热功率钍基熔盐反应堆。技术细节由江南造船集团高级工程师披露。该船的概念于2023年首次宣布,但具体细节直至今日才得以公开。其反应堆200兆瓦的热功率可与美国先进的"海狼"级核潜艇的反应堆功率相媲美。然而,反应堆的热量并不会直接用于推进船舶。工程师解释说,反应堆的热能将用于驱动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的高效布雷顿循环发电... 2025-11-08

樊赛军、刘伦涛团队开发NIR驱动精准递氢纳米马达,实现放射性肠炎的无药物治疗

10月1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作为独立完成单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active hydrogen delivery for drug-free radiation enteritis therapy in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可口服、近红外(NIR)驱动的自热泳纳米马达(HxMoO3@SA@COS),成功突破了活性氢在体内精准递送的关键科学难题。放射治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随之而来的放射性肠炎(Radiat 2025-10-31

核心脏病学技术持续革新 超越传统灌注成像范畴

核心脏病学正进入一个超越传统心肌灌注成像范畴的新阶段。布里格姆妇女医院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科主任Marcelo Di Carli博士指出,该领域正迅速扩展到诊断和监测复杂性心脏疾病,如淀粉样变性、结节病、心肌炎及心血管感染。作为《核心脏病学杂志》主编,Di Carli表示:"核心脏病学不仅限于灌注成像,在其他领域也展现出独特价值,这令人振奋。"淀粉样变性成像已成为常规诊断手段。Di Carli强调,核成像作为诊断心脏淀粉样变性的主要非活检方法取得突... 2025-10-28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