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核心脏病学技术持续革新 超越传统灌注成像范畴

2025-10-28 14:15     来源: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核心脏病学 淀粉样变性 示踪剂 PET成像 PET/CT核医学放射诊疗美国

核心脏病学领域正迎来重要变革,其关注范围已远超传统的心肌灌注成像。布莱根妇女医院核医学与分子成像科主任马塞洛·迪·卡利表示,该领域正迅速扩展至复杂心脏疾病的诊断与监测,涵盖淀粉样变性、结节病、心肌炎及心血管感染等多种病症。

作为《核心脏病学杂志》主编,迪卡利指出:“核心脏病学不仅限于灌注成像,在其他领域也展现出独特作用,这十分令人期待。”其中,最具变革性的发展之一是核成像技术在心脏淀粉样变性诊断中的应用。迪卡利介绍,目前临床医生可通过焦磷酸盐扫描等骨亲和放射性示踪剂进行非活检确诊,无需侵入性组织活检。“我们拥有便捷、经济且有效的工具,目前80%到90%的患者都通过这种方式确诊。”这一方法结合骨亲和示踪剂成像与实验室检测,已获临床指南及FDA认可,并成为评估新疗法的大型临床试验的诊断途径。此外,新型淀粉样蛋白靶向示踪剂正不断涌现,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提供支持,使评估治疗反应成为可能。迪卡利强调:“这些新型示踪剂将改变诊断方式,更重要的是,将改变追踪治疗反应的方式。”

在心脏炎症和感染成像方面,核心脏病学同样取得进展。随着心血管植入物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使用量不断攀升,这导致患者发生心血管感染的几率也随之增高。针对这一情况,欧洲和美国的临床指南均推荐采用氟代脱氧葡萄糖(FDG)PET成像技术来检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迪卡利表示:“PET在诊断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可指导治疗选择,追踪疗效。”过去五年,这项技术吸引了大量关注,许多年轻影像学家积极参与相关会议,希望掌握这一未来实践的关键技术。迪卡利透露,未来几个月内将发表的使用医疗保险数据的最新研究显示,淀粉样变性成像的明显上升趋势。



推荐阅读

动态数字射线照相:革新临床诊断的动态成像利器

近期,在医疗影像领域,动态数字射线照相(DDR)技术正逐渐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OXOS公司的格雷格·科洛维奇博士在三周前分享了关于DDR技术的见解,这项技术正为X射线诊断带来全新变革。动态数字射线照相(DDR)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如同定格动画电影,将一系列图像组合起来,形成运动中X射线的无缝可视化效果。DDR技术采用脉冲方式,最大限度减少辐射剂量,同时确保图像质量,让临床医生能够观察到静态图像无法提供的功能信息。与传统的X射线捕捉... 2025-10-29

X-energy任命Popovic为全球运营总监 加速商业化进程

马里兰州罗克维尔,2025年10月27日——X-energy Reactor Company, LLC及其全资子公司X-energy Canada, Inc.(统称X-energy)宣布,任命核工业资深高管Dragan Popovic为执行副总裁兼全球运营总监。Popovic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开发及核运营领域拥有二十余年的深厚经验,此次履新将助力X-energy加速商业化进程,推动业务持续增长。X-energy首席执行官J. Clay Sell表示:X-energy的SMR订单量已跻身全球前列, 2025-10-29

谷歌与 NextEra 合作重启爱荷华州核电站,助力 AI 发展

科技巨头对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清洁能源需求正推动美国核电站重启潮。谷歌与美国最大可再生能源公司NextEra达成协议,将重启已关闭五年的爱荷华州核电站。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NextEra将主导爱荷华州杜安·阿诺德能源中心(Duane Arnold Energy Center)的重启项目。谷歌已签署25年购电协议,从该电站采购电力。这座装机容量615兆瓦的核电站预计重启成本将超过16亿美元,计划于2029年开始供电。根据NextEra的计划,杜安·阿诺德电站将成为继帕利... 2025-10-28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器官再生与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韩玉岭研究员来所开展学术交流

10月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放射所)面向社会,举办了一场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器官再生与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韩玉岭担任主讲人,作题为《基于干细胞和类器官的疾病模型构建》的报告。放射所副所长刘鉴峰及部分科研人员、研究生等参加。韩玉岭研究员以《基于干细胞和类器官的疾病模型构建》为题作报告在这次报告中,韩玉岭研究员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与病毒感染过程更贴近的体内外模型... 2025-10-27

哈医大肿瘤医院王可铮教授团队双线突破!无创预测结直肠癌MSI状态+研发新型双靶点PET示踪剂

近日,哈医大肿瘤医院PET/CT-MR中心王可铮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高水平放射学期刊——欧洲放射学《European Radiology》(JCI一区,中科院二区TOP)发表。该研究基于多中心临床数据,深入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前PET衍生代谢参数对病灶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的无创预测价值,并通过MSI状态开展亚组分析,进一步评估了PET衍生参数在术后疾病进展中的预后分层作用。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5年最新统计,结直肠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位居第... 2025-10-26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