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谢列布罗夫的实验室正致力于基于超流氦的超冷中子源研制,该中子源将应用于PIK反应堆。为达成这一目标,需在反应堆高热流条件下,获取并维持温度约1K的超流态氦。

10月23日,由V.A. Lyamkin带领的超冷中子源团队,成功启动了氦低温恒温器。这一低温恒温器作为超冷中子源研发的核心部件,通过消耗1000升液氮和150升现场制备的液氦,历经三天将普通氦气冷却至1.2开尔文,转化为超流体状态。低温恒温器的成功启动,验证了所有工程决策和理论计算的有效性,是实现超冷中子密度提升目标的关键一步。该目标旨在获得比现有同类装置至少高出100倍的超冷中子密度,刷新历史纪录。
新型超冷中子源将用于基本相互作用物理学的实验,如寻找中子的电偶极矩,这一发现有望彻底改变对粒子相互作用的理解,并可能解释宇宙中物质多于反物质的谜团。此外,计划中的中子寿命测量对宇宙学同样重要,有助于理解大爆炸后轻元素的形成方式。目前,项目已进入放射源内部壳体部分的组装和低温测试阶段,该部分已准备就绪。为确保在PIK反应堆中及时完成安装,项目组正增聘合格安装人员。建造完成后,放射源将被安装在PIK最大的实验通道GEK-4中,启动大规模科学实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