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俄罗斯放射化学会议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举行,恰逢矿业化工联合体(MCC)成立75周年。会议围绕核燃料循环、快中子反应堆燃料供应及熔盐反应堆可行性等议题展开激烈讨论。

矿业化工联合体于7月25日启动试点示范中心第二阶段,该中心设计年处理约200吨乏核燃料。环境解决方案部门负责人瓦西里·季宁强调,需从乏核燃料中提取后处理铀、钚及多种有用成分,用于核医学、工业生产及矿产勘探。根据俄罗斯电力设施规划,到2042年将建成总装机容量33吉瓦的核电站,包括快中子反应堆。目前,别洛亚尔斯克核电站的BN-800反应堆已改造为使用混合氧化物(MOX)燃料,该燃料由乏核燃料后处理获得。然而,俄罗斯乏核燃料后处理产能不足,现有设施难以满足未来快堆燃料需求。
“突破”项目科学主任叶夫根尼·阿达莫夫提出,在现场建造后处理和燃料生产厂是解决燃料运输难题的关键。他以BREST-OD-300综合体为例,说明现场生产燃料可避免长途运输带来的辐射风险及物流压力。同时,西伯利亚化学联合体生产的MNUP燃料已在BN-600快堆中实现9%重原子最大燃耗,计划到2030年提升至12%,以节约稀缺钚资源。此外,叶夫根尼·阿达莫夫还探讨了熔盐反应堆(MSR)的可行性,指出若能用锔替代钚作为燃料,将显著提升其经济性。莫斯科国立大学化学系主任斯捷潘·卡尔梅科夫赞同此观点,认为研究型熔盐反应堆设计已进入积极阶段,未来几年内有望实现锔替代钚的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