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张先生被反复胸部不适困扰已一年有余,曾进行过冠状动脉CTA检查提示左前降支血管中度狭窄。在规律药物治疗后病情曾一度稳定,但近一个月来,张先生感觉胸部不适症状发作频率明显增加,这让家人忧心不已。近日,张先生来到潞河医院心内科就诊后,接诊医生建议他通过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评估是否存在心肌缺血,为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核医学科主任郑立春详细评估后给予检查建议:考虑到张先生高龄、运动耐量低等情况,常规的运动负荷试验成功率可能受限,并为他定制了药物负荷试验方案,以确保检查安全、结果精准。

检查分两日进行:首日,张先生顺利完成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次日清晨,空腹来到负荷试验室后,医务人员为他连接心电监护、血压监护设备,并建立静脉通路。在心率、血压指标正常的前提下,护士依次精准静脉推注负荷试验药物、心肌灌注显像剂,整个过程仅在一分钟内完成。给药期间,医务人员全程床旁监护,密切问询不适症状。张先生明确表示出现了与日常发作相似的胸闷、憋气,医师告知:“这是药物发挥作用的正常表现,无需紧张,症状会很快缓解”,同时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及心电图变化,确保安全。药物负荷试验结束后,张先生按指导服用脂餐,等待90分钟后完成了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显像结束后,郑立春组织科内医师集体阅片,最终诊断提示:药物负荷状态下患者左心室心尖部及前壁心尖段局部血流灌注减低,与静息显像对比呈“可逆性”改变,考虑为局部心肌缺血,为心内科医师制定后续相应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精准功能影像学依据。
这是潞河医院首例应用药物进行负荷试验的临床实践,为患者精准锁定了心肌缺血病灶,提高了诊断效率,缩短就医流程、节约诊疗成本,成功填补了医院在药物负荷试验检查领域的空白。对于因年老、骨关节疾病等无法配合运动负荷试验的患者而言,这项技术提供了关键的诊断路径,切实提升了区域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可及性。
据了解,冠心病作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核心病理生理学进程呈现明确的递进关系:以冠状动脉狭窄为始动因素,逐步引发心肌缺血,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进而诱发各类并发症或进展为心力衰竭,构成完整的病理损伤链。值得注意的是,静息状态下,即使冠状动脉存在显著狭窄,得益于冠脉自身的代偿机制,心肌血流仍可无明显异常,此时单一静息检查难以精准评估病变的实际影响。而在负荷状态下,病变血管可由于冠状动脉储备功能障碍,心肌血流增加受限,导致受累心肌区域出现血流灌注相对减低的特征性表现。基于这一病理生理特点,负荷联合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能够精准捕捉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为临床评估提供关键依据。
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是在负荷试验达到预设标准时,经静脉注射心肌灌注显像剂后实施的显像技术。临床常用的负荷试验主要分为运动负荷试验与药物负荷试验两类。运动负荷试验受限于体力状态,对老年、体弱及合并肢体功能障碍等特殊人群往往不适用,存在明显临床局限性。对于不能完成足量运动或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可行药物负荷试验。潞河医院核医学科现已常规开展SPETCT/CT功能显像(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骨显像、肾动态显像等)、PET/CT肿瘤代谢显像、Aβ PET脑显像及PET/CT心肌代谢显像等多项核医学功能显像,并可进行131碘治疗甲亢、甲状腺高功能腺瘤及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等核素治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