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造太阳”的梦想照进现实,可控核聚变这一终极能源解决方案,正牵引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浪潮。在这场关乎未来的能源革命中,脉冲供电系统如同“心脏”,直接决定了核聚变装置的运行效能。

近日,由中核七院能源环保工程设计院新能源团队牵头总包的“火炬工程”—300MVA/3000MJ超容脉冲供电项目取得里程碑式进展,正式进入项目实施阶段。这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以超级电容为核心为可控核聚变装置提供脉冲电源,为我国核聚变能源的产业化征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守安全底线 百次试验铸防火之盾
由于行业内缺乏超级电容的系统性验证与防护方案,超级电容极高的功率密度和特殊的电解液成分,使在极端情况下的火灾风险成为制约其工程应用的“阿喀琉斯之踵”。
为彻底攻克这一“安全堵点”,新能源所团队联合了国内主流设备商、顶尖科研院所以及应急管理部旗下两大消防研究所,组建了跨领域的“攻坚联盟”。团队搭建了全尺寸实体试验平台,展开了贯穿“单体-模组-簇-舱”四个维度的、超过百余次的全尺度破坏性火灾试验。从单体过充,到研究模组间火势蔓延规律,再到验证整个舱体级消防系统的联动效能,团队积累了海量一手数据,最终形成了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超级电容火灾危险性技术研究试验报告》。这份报告首次系统性地明确了超级电容的火灾危险等级,并提供了整套可落地的安全防护方案,为超级电容在核聚变以及大规模储能行业的规模化、安全化应用扫清了最大障碍。
聚团队合力 三方联动显集成之智
“火炬工程”的顺利推进,不仅是技术方案的胜利,更是系统工程与卓越组织能力的体现。面对涉及众多单位、技术标准不一的复杂协作网络,新能源所团队精准定位,扮演了“技术决策者、资源整合者、风险把控者”三位一体的核心角色。
新能源所团队主动牵头,构建了“厂商-科研院所-消防机构”三方联动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统一技术标准与接口,将过去的“单打独斗”有效整合为高效的“集团作战”。从方案设计、设备定制到现场安装与调试,项目团队全程驻场,实行精细化管控。在实施过程中,他们成功应对了包括厂址严重受限、关键设备定制方案延误、地质条件变化在内的十余项突发挑战,确保了项目各环节无缝衔接,最终按时、保质地推动项目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