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国内首个核技术利用领域环境标准9月起正式实施,放射性废物管理迈入规范化精细化阶段

2025-10-18 14:43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标准《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运行管理技术规范》( 以下简称 《规范》),这是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联合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承担编写的首个核技术利用领域环境标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业内人士表示,《规范》是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再加固”。《规范》直面核技术利用领域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痛点与挑战,为放射性废物库安全、稳定、规范运行提供“操作手册”,不仅让“看不见的辐射”在“看得见的规则”下安全受控,同时标志着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正迈向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新阶段。

有效规范运行管理

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科研等诸多领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这些废物具有放射性危害,如果管理不当,无疑将对工作人员、公众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主要用于贮存核技术利用产生的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是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均对放射性废物管理提出了要求。

根据世界核协会定义,核废物可以根据放射性水平和热输出分为高阶、中阶和低阶。高阶核废物包括乏燃料和后处理废液,具有极高的辐射危害和温度,需要进行长期隔离和处置。中阶核废物主要来自反应堆运行和除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虽然放射性和热量较低,但仍需要进行安全处理和储存。低阶核废物主要包括核设施的一般废物,例如工具、服装、滤纸等,放射性和热量较低,可以进行相对简单的处理和处置。目前,掩埋和存储是处理核废物的主要手段之一。

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运行单位在放射性废物(源)收贮和废物库管理工作中,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为了规范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的运行管理工作,确保放射性废物库安全有效运行,保障核技术利用行业健康发展,《规范》应运而生。

《规范》的实施可有效规范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运行管理,有利于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满足公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核技术利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重点保障贮存安全

放射性废物库长期运行管理中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核废物特性复杂多样,按形态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按放射性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类,不同核素半衰期差异显著。这对接收标准、整备要求、贮存分区都提出了极高要求。核废物在运输、装卸、贮存全过程中的辐射防护和临界安全至关重要。废物库本质是“贮存”,如何确保核废物包装容器的长期完整性、稳定性,以及核废物本身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是巨大挑战。

针对上述痛点,《规范》对放射性废物库运行管理技术要求做出了详细规定:对废物包( 废源包 )的屏蔽性能和辐射水平等作出总体要求,并根据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的特性,分别对废源包和废物包的接收准则作出规定;明确入库操作要求。对工作人员数量、进库前通风换气、收贮工作记录、废物容器标牌信息、台账信息更新等作出规定;细化废物库运行要求。对安防系统运行维护、辐射环境监测、库内分区管理、二次污染物和废水的处理、应急预案、清洁解控和清库等作出细化规定。

“一方面,强调协调性。以我国辐射安全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与现行标准、规范相协调。《规范》有机衔接2022年出台的《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选址、设计与建造技术规范》,同时借鉴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安全标准和技术文件,与国际上放射性废物管理理念和要求一致。”上述负责人表示,“另一方面,突出保障安全并满足实用性。重点保障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贮存安全、放射性废物库环境安全及收贮工作人员安全。同时,各项规定既满足当前管理的实际需求,又综合考虑核技术利用行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标准的可操作性。”

完整覆盖全环节

《规范》覆盖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整备、送贮、入库、贮存及清库全环节,规范了各环节技术要求,并结合废物库运行管理实际推荐了相关参考工作表。

首先,直指放射性废物库运行的核心难点,从接收门槛、入库操作、分区贮存、设备维保、辐射防护、环境监测到应急响应和清库机制,构建覆盖全链条、全要素的管理框架。其次,强化风险防控,通过设定严格的辐射水平限值、表面污染控制要求、分区策略、防护规程和监测计划,显著提升了废物收贮、贮存全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降低对人员和环境的风险。

具体来看,严控“接收门槛”,从源头上把控风险。明确废物包( 废源包 )的辐射限值,要求废源包放射源强制编码,对特殊废物提出预处理要求,比如对于易发生污染扩散的放射性废物,可采用水泥固化处理。

规范“入库操作”,确保过程安全可控。强调分区贮存,要求废物与废源分开存放,并按核素种类、活度大小、半衰期长短分区存储,优化空间布局并减少交叉影响;强化动态监测,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和安全防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根据应急预案组织演练,每年至少演练1次。

细化“操作要求”,保障库区长期安全。入库操作需至少2名工作人员,作业前启动通风系统;废物包须设置防潮防霉标牌;配套标准化文书模板,确保记录完整可追溯。同时,要求台账信息实时录入全国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申报系统,实现动态监管。

“接下来,我们将做好宣贯工作并开展监督执法,督促废物库运行单位进一步规范废物库运行管理。同时,积极回应舆论关注热点,及时解决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上述负责人表示。



推荐阅读

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黄平:积极推进聚变能安全、创新、国际化开放发展

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大会正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如何深化聚变能领域国际合作?全球首个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中国意义几何?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黄平。聚变能是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问:什么是聚变能?应如何深化该领域国际合作?答:聚变能与裂变能相比,具有能量密度大、原料资源丰富、放射性污染低、固有安全性好等突出优势,是未来清洁能... 2025-10-18

2050年实现核聚变商业发电,中国走到了哪一步?

核聚变想要实现商业化发电需要经历六个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在10月14日于成都举行的2025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大会开幕式上,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助理、聚变科学所所长钟武律称,实现核聚变能最终的商业化运用,需要经历原理探索、规模实验、燃烧实验、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六个阶段,目前中国已走到了燃烧实验阶段。目前我们燃烧等离子体的参数条件已经具备了。在本次两... 2025-10-15

彭先觉院士:集中优势力量加速开发聚变能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先觉表示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核能凭借其能量密度高、资源储备足、规模化潜力大、容易实现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理想的基荷能源,其中,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Z-FFR)是我国先进核能领域的一项颠覆性技术,有望率先实现聚变工程能量增益,引领先进核能开发。彭先觉院士指出,聚变能源开发可能重塑全球能源发展格局,但开发机遇与技术挑战并存。当下正处于从科学研究到工程实践、再到商业应用的发展转折点,... 2025-10-15

单忠德:贯彻实施原子能法 推动原子能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征程

2025年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下称原子能法),自2026年1月15日起施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原子能事业发展和核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强调完善核领域法规体系十分重要,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颁布出台原子能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 2025-09-30

Rosatom推进核聚变研究,希望见证人造太阳梦想成真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总经理阿列克谢·利哈乔夫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表示,他期待人类能在其有生之年见证人造太阳的梦想成真。利哈乔夫说:我认为,人类在地球上点亮人造太阳的梦想迟早会实现。我真诚地希望,不仅你们这一代,而且我们这一代,都能看到它。人造太阳是核聚变研究的终极目标之一,旨在通过模拟太阳的能量产生机制,为人类提供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中国在这一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其实验先进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于2006年投入... 2025-09-26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