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推出GPU驱动粒子模拟软件,算力革命加速核物理研究

2025-11-19 09:23     来源: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ORNL Celeritas 核物理粒子物理中微子

在高能物理研究领域,数据处理与分析一直是关键挑战。由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牵头的创新项目 Celeritas,正凭借其独特优势,为这一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Celeritas提供软件工具,确保粒子分析模拟程序能在最快超级计算机上运行,加速揭示宇宙本质。

Celeritas 代码优势显著,主要能在图形处理器(GPU)上运行。GPU 并行处理能力出色,与依赖传统中央处理器(CPU)的模拟相比,是重大升级。CPU 擅长顺序任务,而 Celeritas借助 GPU,能快速处理大数据,加速从世界顶级物理实验获取知识。ORNL 计算科学与工程部的 Seth Johnson 称,Celeritas使ORNL成为高能物理领域高性能计算中心。
 
Celeritas 为众多重大实验提供支持。在美国,支持深地中微子实验(DUNE),该实验将中微子从伊利诺伊州费米实验室发射到南达科他州桑福德地下研究设施,两个探测器模块规模巨大。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为紧凑型μ子螺线管(CMS)和环形 LHC 装置(ATLAS)提供支持,这两个探测器同样规模惊人。模拟技术创建物理实验数字孪生体,每秒多达十亿次碰撞产生粒子,筛选后CERN数据中心仍每天处理海量数据,Celeritas 帮助科研团队最大限度利用数据。
 
五年来,ORNL 牵头的研究人员与 CERN 科学家合作开发 Celeritas 程序。研究人员在 Frontier 超级计算机上进行初步模拟,该计算机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开放科学超级计算机。Celeritas代码利用 GPU 大规模并行处理,基于先进物理模型模拟粒子相互作用,显著提升数据吞吐量。研究人员将 Celeritas 集成到现有大型物理实验工具包,传统工具包只能在 CPU 上运行,限制大规模计算能力,而 Celeritas使其能在 GPU 上运行。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弱束缚核弹性散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放射性束物理室科研团队及其合作者在放射性核束实验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依托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的放射性束流线(RIBLL),成功测量了弱束缚核11Be和8B在58Ni靶上的弹性散射角分布,并在高于库仑势垒的能量下系统研究了它们的耦合道效应,为理解弱束缚核的反应动力学与原子核奇异结构提供了关键实验数据。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7日发表于《物理快报B》(Physics Letters B)上。在核物理学中,有一类特殊的原... 2025-11-18

南极冰立方观测网络新研究:中微子多重体与光学瞬变关联探索

天体物理学领域,对高能粒子如中微子的观测始终是一大挑战。多数科学家推测,这些粒子源自超新星爆发、潮汐瓦解事件等极端天体现象,但此假设尚未获确凿验证。近期,一项研究首次尝试将南极冰立方观测网络捕获的中微子多重体与光学瞬变现象相联系,为这一领域带来新进展。中微子多重体属罕见事件,特指短时间内多个高能中微子自同一方向抵达,此次研究中,三个中微子在一个月内被相继探测到。研究利用了兹威基瞬变源观测站(ZTF)的数据,该望远镜专为... 2025-11-17

日本LHD装置等离子体诊断技术获突破 静电透镜提升测量精度

日本国立聚变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大型螺旋装置(LHD)的等离子体诊断领域取得关键进展。通过创新应用静电透镜技术,研究团队将重离子缓冲探针(HIBP)的测量效率提升至原有水平的两至三倍,成功解决了高密度等离子体电势测量中离子束传输受限的难题。这一突破为可持续聚变能源开发提供了更精准的基础数据支撑。LHD作为全球最大的超导等离子体约束装置,其螺旋管型磁场结构是此次研究的核心平台。在模拟太阳热核聚变过程中,控制温度超1亿摄... 2025-11-15

莫斯科核能大学记录太阳高能粒子致中子通量骤增

2025年11月11日,莫斯科国立核能研究大学MEPhI的NEVOD科学教育中心,通过中子探测器记录到太阳高能粒子引发的中子通量急剧上升。该中心的PRISMA-36、URAN和Neutron中子探测器,持续24小时监测到达地球表面的中子通量。NEVOD研究与教育中心工程师叶夫根尼·沃尔科夫表示,此次监测捕捉到了被称为地面增强(GLE)的罕见事件。中子通量增加现象于莫斯科时间13:30开始,14:45达到峰值,比正常背景水平高出20%。NEVOD科学教育中心工程师克谢尼娅·切利... 2025-11-13

粒子物理新理论登《核物理B》:七维几何或可替代希格斯机制

由Richard Pincak领导的团队在《核物理B》期刊发表研究,提出基础物理中基本力与粒子性质可能源于隐藏的额外维度几何结构。论文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折叠成复杂七维形状(G₂流形)的不可见维度,且这些结构并非静态,而是通过G₂-Ricci流过程动态演化,其内部几何随时间变化。如同有机系统中的DNA扭曲,这些超维结构具有内在扭转特性,Pincak指出,当允许其随时间演化时,可形成稳定的孤子构型,为自发对称性破缺等现象提供几何解释。研究颠覆了传统粒子... 2025-11-12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