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团队受邀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长篇综述

2025-11-25 16:26     来源:中国核学会     核物理天体物理核天体原子能院

基于多年来在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JUNA)平台上取得的重要成果,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团队受邀在国际核物理与粒子物理权威综述期刊《核与粒子科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Nuclear and Particle Science,2024年度影响因子8.4),发表长篇综述文章《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平台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首席科学家、原子能院柳卫平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原子能院郭冰、李志宏、连钢研究员,以及复旦大学何建军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唐晓东研究员、匈牙利科学院院士Maria Lugaro为共同作者。

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团队受邀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长篇综述

文章回顾了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平台的发展与成就,重点介绍了由该平台开展的伽莫夫窗口能区内的深地核天体物理直接测量实验成果,并对未来发展计划进行了概述。

核天体物理是核物理与天体物理交叉融合形成的国际热点研究方向,主要运用核物理知识和规律阐释宇宙中各种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合成的过程、时间、物理环境及丰度分布,以及核过程对恒星结构及演化进程的影响。其中,关键核反应的截面对天体元素的合成和能量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由于这些核反应在天体物理能区截面极低,直接测量十分困难,因此在宇宙通量低、实验环境更纯净的深地实验室,开展核反应的直接精确测量,成为国际公认的核天体物理前沿课题。

锦屏深地实验室核天体物理实验装置

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平台始建于2015年,位于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锦屏山地下2400米处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内。为更好开展核天体物理关键反应直接测量研究,原子能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优势力量,在国家基金委、中核集团、中国科学院以及清华大学、雅砻江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科学成果。

2021年,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首批成果发布,包含4个核天体物理关键反应实验研究,标志着我国核天体物理实验研究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开展深地核天体物理研究能力的国家。2022年,项目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已全面具备进行深地核天体物理研究的能力。2024年底,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平台完成升级改造,即将开始第二批实验工作,向着核天体物理“圣杯”反应等关键科学问题继续发起冲击。


推荐阅读

光中子截面测量新突破:天然铜靶助力低成本高精度测量

一个联合研究团队在光中子截面测量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提出了一种替代测量方法,成功高精度测量了65Cu(γ,n)64Cu反应截面。该方法利用天然铜和先前测量的63Cu数据,避免了使用昂贵且难以制备的高纯度同位素靶,具有简便、高效和低成本的显著优势。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核科学与技术》杂志上。65Cu(γ,n)64Cu反应在医学应用和核物理研究中具有关键作用。64Cu作为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广泛应用于医学成像和肿瘤治疗。然而,传统测量方... 2025-11-25

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召开第九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11 月 23 日,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九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长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召开,聚焦核物理创新,共绘高质量发展蓝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夏佳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柳卫平,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焕乔、柴之芳、赵红卫,原子能院副院长郭冰出席会议。会议由实验室主任、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陈东风主持。来自中... 2025-11-25

TAE 再突破:Norm装置纯中性束实现FRC,跳过Copernicus直入聚变电站开发

TAE Technologies再次宣布,其在磁约束聚变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最新实验装置Norm首次仅依靠中性束注入(Neutral Beam Injection, NBI)成功产生场反位形等离子体,而这正是全球聚变领域追逐逾30年的重要目标。NORMAN最初的设计是在两个FRC两端分别设置θ箍缩区,使两个FRC在中央约束容器(CV)内形成、平移、碰撞、合并并达到热平衡。由此形成的FRC是注入中性束电离和捕获的理想靶。束流离子通过大轨道效应增强等离子体的稳定性,并通过产... 2025-11-22

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推出GPU驱动粒子模拟软件,算力革命加速核物理研究

在高能物理研究领域,数据处理与分析一直是关键挑战。由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牵头的创新项目 Celeritas,正凭借其独特优势,为这一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Celeritas提供软件工具,确保粒子分析模拟程序能在最快超级计算机上运行,加速揭示宇宙本质。Celeritas 代码优势显著,主要能在图形处理器(GPU)上运行。GPU 并行处理能力出色,与依赖传统中央处理器(CPU)的模拟相比,是重大升级。CPU 擅长顺序任务,而 Celeritas借助 GPU,能快速处理大数据,... 2025-11-19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弱束缚核弹性散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放射性束物理室科研团队及其合作者在放射性核束实验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依托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的放射性束流线(RIBLL),成功测量了弱束缚核11Be和8B在58Ni靶上的弹性散射角分布,并在高于库仑势垒的能量下系统研究了它们的耦合道效应,为理解弱束缚核的反应动力学与原子核奇异结构提供了关键实验数据。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7日发表于《物理快报B》(Physics Letters B)上。在核物理学中,有一类特殊的原... 2025-11-18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