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团队发现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

2018-08-30 11:57          核分析技术 核分析技术

中国核技术网讯:如果医院有一款超灵敏的X射线探测检测器,每一次X光检查对人体的有害辐射可极大地减少,甚至危害可忽略,你会不会觉得安全了很多。

日前,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以及福州大学杨黄浩教授带领下的国际合作团队,在X射线闪烁体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进展,使之成为可能。

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发现了一类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其在可见光区可调谐。较之于传统闪烁体,基于该类纳米晶制备而成的闪烁体对X射线具有高效的辐射发光响应。该工作不仅实现了基于该型闪烁体的彩色辐射发光显示,还集成了一种柔性和超高灵敏度的X射线探测器,探索了X射线探测器的结果可视化以及在电子电路领域的应用。这些原创性成果于8月27日在《自然》杂志上在线发表。

闪烁体到底是啥?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个词,但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

闪烁体是一类吸收高能粒子或射线后能够发光的材料,可用于辐射探测和安全防护,通常在应用中将其加工成晶体,称为闪烁晶体。

在医学上,闪烁体是核医学影像设备比如X光、CT等检查设备的核心部件。同时,在行李安检、集装箱检查、大型工业设备无损探伤、石油测井、放射性探测、环境监测等领域,闪烁体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往常规闪烁体一般是在高温条件下煅烧合成,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对X射线光子能量的转化效率有限,其辐射发光性能很难在可见光区调谐。

有鉴于此,黄维院士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含有铯和铅重原子成分的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具有较强的X射线吸收能力、高效的三重态发光特征、可调控的电子能级结构以及较快的辐射发光速率。

和其他无机闪烁体不一样的是,这些钙钛矿纳米晶是通过溶液制得,合成温度相对较低,因此可以产生X射线诱导的激发,通过对合成前驱体中阴离子的改变就可实现在可见光区的可调谐。

研究人员利用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特征制造出的柔性和高灵敏的X-射线探测器,探测极限最低可达到13 nGy s-1,是普通医学成像辐射剂量的1/400。也就是说,医院拍片后对人体辐射剂量的1/400,都可以被这个探测器探测到。

这种辐射发光颜色可调的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为X射线的可视化探测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方法,只需要通过数码相机记录相关图片即可。除此之外,还可以和商业平板成像仪集成,用于检测电子电路板的低剂量X-射线辐射。

此外,该类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的发现为制备大面积柔性闪烁体膜提供了可能性,可极大地提高X射线检测与成像灵敏度,降低X射线在医学诊断和X光机安全检查等方面的辐射使用剂量,使得基于X光的应用更加安全。

该研究成果为实现闪烁体材料的性能调控提供了全新思路和途径。这类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的出现,不仅能够大大促进X射线检测技术与成像原理在医学成像、国防科技、安全检查和高能物理研究等众多传统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将推动纳米发光材料新兴领域在国计民生中的应用。

相关研究工作以“All-inorganic Perovskite Nanocrystal Scintillators”为题于Nature杂志在线发表,黄维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973)计划(2015CB932200 钙钛矿型太阳电池的基础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35002、21471109、21210001、21405143)的支持。

据悉,2014年以来,黄维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已相继在《自然》(Nature)《自然.材料》(Nature.Materials)《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和《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此次发现的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实现多彩辐射发光和超灵敏X射线检测,是该团队取得的又一重大科研成果。

(中国核技术网 责任编辑:杨洋)


推荐阅读

ALICE发现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粲强子化有所不同

由ALICE合作进行的新测量显示,在质子-质子碰撞中,粲夸克形成强子的方式与基于电子对撞机测量的预期大相径庭。 2021-06-11

破裂物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团队等离子体破裂物理课题组在破裂物理、逃逸电子和破裂预测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uclear Fusion、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等上。 2021-06-10

中子衍射研究:一种新的自旋结构及巨压磁效应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3组团队,在Fe掺杂的MnNiGe合金中,利用中子衍射手段,首次解析出了无公度圆锥螺旋磁结构,并利用此磁结构关联的晶格畸变和织构效应获得了巨大负热膨胀 2021-06-10

近代物理所研究者指出近年报道的首例电子俘获核激发现象或被高估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美国科学家发现的首例电子俘获核激发(NEEC)现象,因受复杂γ(伽马)本底影响,测量的激发几率可能被显著高估。该研究推荐利用次级束流装置在低γ本底环境下获得更可靠的实验结果。相关研究于6月2日发表在《Nature》的“Matters Arising”栏目上。 2021-06-08

中国散裂中子源初期核数据实验结果引人注目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国家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于2018年建成。CSNS的反角白光中子实验装置(或反角白光中子源,简称Back-n)是一台高性能白光中子源,其综合性能处于国际同类装置的前列,尤其是其距中子产生靶等距离的中子流强是国际上最高的,覆盖能区范围和中子飞行时间测量的分辨率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021-06-05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