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科普
人物简介李公攀,研究员,1930年出生于湖南省资兴市。1958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曾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原子能院前身)同位素电磁分离技术研究室工作,致力于同位素电磁分离事业。主持过原子能院两台生产型同位素电磁分离器的施工设计修改、设备安装调试和生产运行,主持出口海外同位素电磁分离器全套设备的谈判、设计、安装和调试,直至移交。组织开展第一代电磁分离器用强流重离子源的实验研究工作。访谈节选记者(以下简称记):李老师...
09-08
头条
目前,美国所有核反应堆均为第一代或第二代轻水反应堆,占全国无碳电力的一半以上。然而,面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新一代核反应堆——“第四代”反应堆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
2025-01-15
核技术 美国
由中科大附一院离子医学中心首席物理师、中国科大离子医学研究所所长卢晓明担任主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学首席专家孙全富和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王岚常务副院长做序的《离子放疗设施的防护设计及辐射安全》一书,近日正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2025-01-15
公众科普
受到放射源照射的工业探伤人员陈某及其辐射损伤状况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探伤领域的诸多乱象也被揭开,呈现在大众视野之中。在此背景下,如何强化培训、完善监管、提升防护意识和能力,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故,推动核技术应用稳健发展,值得深思
2025-01-15
辐射安全 X射线检测
探索频道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携手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视频《Good to Know》,旨在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公众展示核科学如何帮助应对全球面临的诸多挑战
2025-01-14
国际原子能机构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参与国际合作实验研究,首次测量得到铊-205离子的束缚态β衰变半衰期,为理解太阳长期稳定性提供了重要信息。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近代物理所储存环核物理室作为主要贡献团队在实验开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01-14
高能物理 中微子
由多个国际研究团队组成的合作组利用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GSI/FAIR)的储存环,首次成功测量了全剥离的铊-205离子的束缚态β衰变寿命
2025-01-14
放射性核素
俄罗斯联邦实施的“俄罗斯联邦原子能利用领域设备、技术和科学研究发展”综合计划(RTTN)中的“先进能源系统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发”项目正致力于解决这一挑战,旨在将俄罗斯核电站材料提升至新水平
2025-01-13
核技术
在宇宙学的广阔领域中,物质与反物质之间的不对称性以及暗物质的性质仍然是两大未解之谜
2025-01-13
中微子流
你知道国际上空间最大、埋深最深的深地实验室长什么样?在1秒钟的1亿亿分之一的时长里超快光场能完成哪些活动?人类该如何解决终极能源问题?“人造太阳”能源如何产生?
2025-01-09
核技术
你知道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射线探测装置在哪吗?国际上空间最大、埋深最深的深地实验室长什么样?在1秒钟的1亿亿分之一的时长里超快光场能完成哪些活动?
2025-01-09
大科学装置 宇宙射线
2022年,随着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首次在核聚变反应中可实现净能量增益,全球对惯性约束聚变的兴趣迅速增长。而作为磁约束核聚变研究阵营的代表国家,德国也从2022年开始逐步探索惯性激光聚变路线。近日,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BMBF)资助的IFE Targetry HUB(Inertial Fusion Energy Targetry HUB for DT Inertial Fusio
2025-01-08
核技术
2023年12月,中核集团牵头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
2025-01-08
公众科普
进入核钟时代,我们不仅将有可能更精确地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还能更准确地知道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宇宙之中
2025-01-08
公众科普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核理化院)作为我国同位素分离技术和装备研制的重点科研机构,成立60年来,通过自主攻关掌握了同位素分离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核工业在核心技术装备方面的历史性跨越。近年来,核理化院依托科研资源优势,立足同位素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深化集聚稳定同位素政产学研用资源,着力打造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模式,研发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首次获得公斤级丰度99%钼-100同位素、克量级高丰度镱-...
2025-01-07
核理化院
在美国核电领域,其发展一直处于严格的法规监管之下,核管理委员会(NRC)依据《原子能法》构建了细致且严谨的核电站运营许可体系
2025-01-07
核技术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