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新闻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伊索尔德实验中心(ISOLDE)针对梨形原子核展开新研究,旨在探索自然界中的基本对称性。大多数原子核呈现球体或橄榄球形,但也有部分原子核呈梨形,即一端质量大于另一端。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Science》杂志公布了有关氟化镭(225Ra19F)分子的理论计算和测量结果,该分子含梨形原子核。数据揭示了这些不稳定分子的能级结构新见解,其能级子结构对可能的新力或粒子及基本对称性缺陷极为敏感,是检验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重...
2025-10-28
10月13日上午,纪念晕核发现40周年国际会议在北京开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的1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报告了晕核等奇特原子核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探讨当前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巩固和促进我国与国际同行之间的深入合作、进一步推动核物理领域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焕乔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周善贵、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王猛出席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原...
2025-10-18
10月14日,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当前,全球聚变能研究进展明显加快,技术研发取得一定突破,多国企业、研发机构等纷纷投身聚变能研究领域,行业迎来发展热潮。今年上半年,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先后取得多项实验突破,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与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摄氏度;首次同时实现等离子体电流100万安培、离子温度1亿度、高约束模式运行,快速挺进燃烧实验。目前,中国环流三号...
2025-10-18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李剑教授课题组于2022年8月在《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期刊上发表的论文Prediction of nuclear charge density distribution with feedback neural network,近日荣获该刊2024年度优秀论文称号。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2022级直博生尚天帅,通讯作者为李剑教授与安徽大学牛中明教授。研究通过结合前馈神经网络与两参数费米模型,实现了对原子核电荷密度分布的高精度预测,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了重
2025-10-07
氧-氧和氖-氖碰撞实验为科学家深入理解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提供了新视角,并证实了氖核的不对称形状。原子核碰撞是研究QGP这一特殊物质状态的关键手段,QGP重现了宇宙诞生之初几微秒内由自由粒子组成的致密、炽热等离子体状态。此前,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QGP研究主要依赖重离子(氙或铅)碰撞,以产生尽可能大的等离子体液滴。今年夏天,LHC首次进行了轻原子核——氧和氖的碰撞实验。为此,科学家重新配置了这台通常充满质子束的27公里粒子...
2025-10-01
在很多宏大的宇宙探索科研项目中,核钟可以帮助科学家探索一些宇宙中最深层的奥秘,例如暗物质的性质,以及一些难以捉摸的、塑造宇宙的基本力量。原子钟到核钟,电子振荡到中子振荡原子钟的计时原理,其实是利用电子在原子核周围一对轨道之间极为稳定的振荡频率。电子在轨道之间的跃迁,可以通过激光照射来激发——激光的频率恰好与振荡的频率相匹配,这种状态被称为共振——每秒光振荡的次数,决定了时钟的节奏。就原子钟而言,每秒的振荡次数极其稳...
2025-09-29
核药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多重优势: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指原子核不稳定,在衰变成其他核素时会自发性地放出电离辐射的核素,用其制成的特殊制剂为放射性药物,也称核药。核药根据临床用途可分为诊断类核药和治疗类核药。用于治疗时,核药具有诊疗一体化、不易耐药及靶向化治疗的优势。用于诊断时,核医学成像不仅能像其他影像学成像一样显示人体解剖结构,也能提供生化功能信息,具有敏感性强、能发现微小病灶、成像范围广的优势。国内外...
2025-09-28
科学家以氚为靶,开展了一项耗时二十年准备的精确深度非弹性电子散射实验,为原子核内核子相互作用提供了新数据。原子核由核子(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子又由夸克构成,夸克通过作为强核力载体的胶子连接。一个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一个中子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组成。不过,科学家尚未完全理解核子内部结构,核子内夸克 - 反夸克对不断产生和消失,其所有组成部分间的动量和自旋分布也未确定。物理学家借助粒子加速器实验拓展对核...
2025-09-02
据《自然》杂志20日发表的成果,名为雷鸟反应堆的装置以一种突破性的电化学方法,成功提升了氘聚变速率。实验展示了粒子加速器如何用低能量电化学过程,在高得多的能级上影响核反应速率。该进展为下一步更广泛、更高效驱动核聚变的研究铺平道路。核聚变是太阳的能量来源,涉及两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人们认为核聚变有潜力成为清洁能源,但目前的聚变反应堆,还不能产生足够的聚变事件来产出更多的能量。一个控制...
2025-08-22
科学家们已成功完成伽马射线能量跟踪阵列(GRETA)的研发工作。GRETA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伽马射线探测器,有望给核物理学领域带来重大变革。该探测器由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发,即将运往密歇根州立大学稀有同位素束流装置(FRIB)进行安装并开展首次实验。GRETA如同原子核显微镜,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探究原子核结构,有助于解答恒星如何产生重元素、宇宙中物质为何比反物质多以及原子稳定性极限等基本问题。它拓展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还...
202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