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能院新闻
近日,生态环境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北监督站)完成原子能院2025年度例行核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研究堆、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及核设施退役,专业领域涵盖运行安全管理、质量保证、应急准备、辐射防护和放射性废物管理。检查前,华北监督站聚焦体系运行,系统梳理本年度原子能院发生的问题,邀请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及北京核安全中心专家共同分析核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形成完善的检查方案。检查中,华北监督站以最高...
2025-10-03
1955年,党中央作出重要决策——发展中国核工业。在此背景下,我国首座重水反应堆(101堆)与首台回旋加速器(以下简称一堆一器)的建设工程,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正式启动。1958年9月,一堆一器移交生产典礼盛大举行,标志着这两项关键核设施正式投入使用。从此,原子能不仅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为能源、医学、农业等领域开辟了新的天地。从零起步: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篇1955年初春,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向周恩...
2025-09-25
9月15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格罗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单忠德、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李松大使、中核集团总会计师王学军的见证下,IAEA副总干事楚达科夫与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张生栋共同签署全球首个 IAEA研究堆退役先进技术协作中心合作协议,并正式授牌。这标志着IAEA对原子能院在反应堆退役治理领域技术实力与贡献的高度认可,体现出中国在该领域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显著提升。这也是继我国首个IAEA核安保协...
2025-09-21
人物简介李公攀,研究员,1930年出生于湖南省资兴市。1958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曾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原子能院前身)同位素电磁分离技术研究室工作,致力于同位素电磁分离事业。主持过原子能院两台生产型同位素电磁分离器的施工设计修改、设备安装调试和生产运行,主持出口海外同位素电磁分离器全套设备的谈判、设计、安装和调试,直至移交。组织开展第一代电磁分离器用强流重离子源的实验研究工作。访谈节选记者(以下简称记):李老师...
2025-09-08
核反应堆堆芯余热导出能力,对反应堆基本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冷却剂的自然循环流动,实现堆芯余热的非能动导出,是快堆固有安全性能的重要体现。如何在快堆中有效实现并验证自然循环,是目前国际上的热点和难点。近日,由原子能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简称一体化快堆)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试验结果通过了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重庆大学等专家的审查。这是国内首个针...
2025-08-26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依托中国先进研究堆,利用中子深度剖面分析(Neutron Depth Profiling, NDP)技术 ,精准揭示了全固态锂电池传统单层正极(CC)的关键缺陷,首次通过实验直接观测并定量证实了显著的纵向锂浓度梯度 ,在电极厚度方向上实现了锂浓度的均匀分布, 为梯度电极核心设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为推动全固态锂电池基础科学认知及其工程化应用作出重要贡献。(a)固态电池正极利用中子深度剖面分析...
2025-08-11
为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中核集团追求卓越年专项行动工作要求,持续建立整体·协同长效机制,7月30日,原子能院与福清核电在北京签署核电安全运行创新联合体协议。原子能院副院长杨汝贞与福清核电副总经理陈宇肇出席活动并为联合体揭牌。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友好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国家能源安全和核电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围绕先进核电技术、核燃料循环、新型核能材料、辐射防护及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2025-08-09
高亮度、高圆偏振度的γ射线是探索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等领域前沿奥秘的利器,同时在材料科学、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与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以下简称物理学院)合作,在强激光驱动的γ射线产生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基于非纵向自旋极化电子束,提出在强非线性康普顿散射条件下产生高亮度、高圆偏振度γ射线的新方案,有望应用于光核物理、材料物理、真空双折射效应观测...
2025-08-06
为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中核集团追求卓越年专项行动工作要求,持续建立整体·协同长效机制,7月30日,原子能院与福清核电在北京签署核电安全运行创新联合体协议。原子能院副院长杨汝贞与福清核电副总经理陈宇肇出席活动并为联合体揭牌。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友好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国家能源安全和核电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围绕先进核电技术、核燃料循环、新型核能材料、辐射防护及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2025-08-04
近日,原子能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在核裂变微观理论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将傅里叶形状参数化方法引入协变密度泛函理论体系,有效克服了传统球谐函数展开方法在描述大形变及碎片分离组态时的局限性。 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物理期刊《Physics Letters B》(《物理快报B》),论文第一作者为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泽宇,通讯作者为核物理研究所陈永静研究员和西南大学李志攀研究员。基于球谐函数参数化(左)和傅里叶形状参数化(...
202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