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粒子新闻
一项名为自旋物理探测器(SPD)的国际研究项目即将在俄罗斯的NICA对撞机上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高精度实验,深入探索质子和中子自旋的来源,有望彻底改变基本粒子理论,并增进人类对宇宙结构的理解。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技术研究所基本粒子物理系副教授叶夫根尼·索尔达托夫表示:SPD实验的科学目标是解开质子和中子自旋为1/2的形成之谜。这一谜团已困扰科学界数十年,实验将主要测量胶子对核子自旋的贡献,这对于理解自旋效应及其在...
2025-11-03
记者8月19日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煤科)获悉,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科研团队日前首次利用缪子成像技术对煤矿采空区进行了内部结构成像,成像试验在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的采空区探测中均取得成功。图为缪子探测装备缪子是构成宇宙世界的12种基本粒子之一。利用缪子这一宇宙粒子为煤矿采空区拍摄‘CT影像’,在国际上尚属首例。高能缪子监测新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煤科一级首席科学家董书宁介绍,这为我国煤矿地质隐蔽...
2025-08-20
全球科学界正致力于揭开宇宙最大谜团之一——暗物质的本质。理论计算表明,不可见的暗物质(及暗能量)约占整个宇宙质量的80%,但至今仍未被探测到。核钟的研发为此带来了突破的可能,这种超精密装置借助原子核振动测量时间并探寻基本粒子。研制原子钟需以放射性同位素钍 - 229为基础。钍 - 229共振频率极低,可用常规激光技术控制原子核。继德国和美国物理学家近期成功利用钍 - 229后,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研究人员提出探索暗物质的创新方法,该...
2025-08-15
8月1日塔斯社消息,萨马拉科罗廖夫大学与联合核研究中心(LIT JINR)信息技术实验室合作,已开始运行一个用于处理NICA加速器综合设施SPD(自旋物理探测器)实验数据的新型计算集群,此消息由萨马拉大学新闻处报道。NICA对撞机的SPD实验主要研究基本粒子的自旋特性,将对极化质子和氘核的光束进行对撞,以解决研究质子和氘核结构,包括它们自身角动量(自旋)的性质和结构等问题。据声明,JINR的M. G. Meshcheryakov信息技术实验室与萨马拉国立科罗廖夫...
2025-08-05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MPIK)的研究团队,仅用一个质量不到3公斤的小型探测器,成功探测到中微子散射效应,在中微子探测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瑞士莱布施塔特反应堆内CONUS+探测器的位置和尺寸。图片来源: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中微子是极其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由于中微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微弱,相关实验往往需要动辄上千吨的大型设备。此次研究基于MPIK正在推进的CONUS+实验。早期的CONUS实...
2025-08-02
2025年5月19日至21日,联合原子核研究中心(JINR)代表团开启访日行程。此次代表团由JINR主任、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格里高利·特鲁布尼科夫率领,对日本主要研究中心展开参观访问,包括高能加速器研究组织(KEK)和日本质子加速器研究中心(J-PARC)。与KEK所长浅井翔二、KEK基本粒子与原子核研究所所长斋藤直人、COMET项目主任三原聪会面在工作会谈环节,双方围绕扩大相互参与实验研究以及交流科学经验的机会展开了深入讨论。参与此次会面的JINR代...
2025-05-27
近日,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加速器实验室在高精度原子质量测量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其研究表明银-110同分异构体的β衰变具有极大潜力,有望用于测定电子反中微子的质量,为未来反中微子实验铺就关键一步。中微子及其反中微子的质量是物理学领域尚未攻克的重大谜题之一。中微子作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的基本粒子,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主要由太阳核反应产生,每秒都有数万亿个太阳中微子穿过人体。于韦斯屈莱大学的阿努·坎凯宁教授强调:确定中微...
2025-05-11
塔斯社4月21日报道,托木斯克国立大学(TSU)正式启动一项针对超级对撞机实验粒子建模的教育计划。该校新闻处向塔斯社透露,参与该计划的科学家将系统掌握Geant4软件包,并应用于NICA超级对撞机相关研究。高能物理数据分析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弗拉基米尔·伊万琴科指出,项目核心目标是培养科学家自主开发解决科学问题的软件工具。他介绍,Geant4是一款用于模拟基本粒子在物质中运动的开源库系统,基于该平台开发的应用程序可覆盖实验装置、探测器及...
2025-04-23
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ATLAS和CMS合作组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为理解宇宙运作方式开启了新窗口。这一发现揭示了一个神秘场的存在,基本粒子通过与该场相互作用获得质量,该过程受电弱对称性破缺机制支配。尽管该机制于1964年首次提出,但仍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最不为人知的现象之一。为探索这一关键机制,物理学家需要大量高能粒子碰撞数据。展示一个候选事件:通过矢量玻色子散射产生两个W+玻色子,随后它们衰变为两个μ子和两个&m...
2025-04-12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国际氚中微子实验(KATRIN)团队10日公布了对中微子质量上限迄今为止最精确的测量结果,将其限定在0.45电子伏特(eV)以内,这还不足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这项成果进一步约束了这一宇宙中最神秘的基本粒子之一,并推动物理学超越标准模型发展。该研究成果已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安装KATRIN主光谱仪的内电极系统。图片来源: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作为电中性的基本粒子,中微子是宇宙中最丰富的粒子之一,以三...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