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新闻
天体物理学领域,对高能粒子如中微子的观测始终是一大挑战。多数科学家推测,这些粒子源自超新星爆发、潮汐瓦解事件等极端天体现象,但此假设尚未获确凿验证。近期,一项研究首次尝试将南极冰立方观测网络捕获的中微子多重体与光学瞬变现象相联系,为这一领域带来新进展。中微子多重体属罕见事件,特指短时间内多个高能中微子自同一方向抵达,此次研究中,三个中微子在一个月内被相继探测到。研究利用了兹威基瞬变源观测站(ZTF)的数据,该望远镜专为...
2025-11-17
据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5月13日报道,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圣母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锦屏深地前沿科学及暗物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对12C+12C(碳-碳)熔合反应的天体物理S因子开展实验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通过逆运动学厚靶方法,实现复合核24Mg*(处于激发态的镁-24)全衰变道的实验研究,为12C+12C熔合反应研究贡献关键实验数据,向解开长期困扰核天体物理学家的12C+12C熔合反应问题迈出重要一步。研究结...
2025-05-14
近日,贝加尔湖-GVD(十亿吨体积探测器)合作项目的参与者对2018年至2023年间贝加尔湖深海中微子望远镜记录的事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小组的工作成果揭示了计算能量超过200太电子伏特(TeV)的中微子存在。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贝加尔湖-GVD望远镜位于贝加尔湖,距离湖岸3.6公里,水面以下约13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探测器之一。该设施可探测来自天体物理源的超高能粒子流,帮助科学家研究遥远过去释放巨大能量的过程、星...
2025-04-16
一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揭示了研究人员在极端条件下利用日震学测量太阳辐射不透明度的新方法。这项工作不仅填补了我们对原子物理学的理解空白,还证实了最近的实验结果,为天体物理学和核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
2025-02-04
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展的超新星中微子测量判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的方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天体物理学报》)上。该研究提出,可以联合核心塌缩型超新星中微子、引力波和电磁光谱的多信使观测,将原先的中子星质量作为桥梁,来确定中微子的质量顺序。这一成果对揭示中微子的基本性质、探索超新星的爆发机制以及中微子对核合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的...
2025-01-20
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展的“超新星中微子测量判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的方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天体物理学报》)上
2025-01-17
一项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的新研究揭示了超高能宇宙射线能量的真正来源。研究表明,这些宇宙射线的能量并非如科学家们长期推测的那样来自冲击波加速,而是源于极端天体物理环境中的磁湍流
2025-01-08
俄罗斯天体物理学家在贝加尔湖-GVD(Gigaton Volume Detector)中微子观测站的数据分析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结果显示,银河系盘面产生了异常大量的中微子,这些中微子的能量超过了200 TeV(太电子伏特)。这一发现对地面观测站关于此类粒子起源的现有观点提出了挑战
2025-01-06
一项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多波长工作组领导的研究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揭示了M87星系超大质量黑洞的一次罕见高能伽马射线耀斑事件。这次耀斑的发现为研究超大质量黑洞及其周围的物理现象提供了新的线索
2024-12-31
近日,美国费米实验室官网发布2024年在粒子物理学、加速器技术、量子信息科学和天体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取得的科学和技术进步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