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南极冰立方观测网络新研究:中微子多重体与光学瞬变关联探索

2025-11-17 15:48     来源:兹威基瞬变源观测站     高能粒子 天体物理学 中微子天体物理

天体物理学领域,对高能粒子如中微子的观测始终是一大挑战。多数科学家推测,这些粒子源自超新星爆发、潮汐瓦解事件等极端天体现象,但此假设尚未获确凿验证。近期,一项研究首次尝试将南极冰立方观测网络捕获的中微子“多重体”与光学瞬变现象相联系,为这一领域带来新进展。中微子“多重体”属罕见事件,特指短时间内多个高能中微子自同一方向抵达,此次研究中,三个中微子在一个月内被相继探测到。

南极冰立方观测网络新研究:中微子多重体与光学瞬变关联探索

研究利用了兹威基瞬变源观测站(ZTF)的数据,该望远镜专为捕捉短时光学事件设计。研究团队细致比对了ZTF同时记录的超新星、瞬变消光等爆发事件与中微子多重体的方向,遗憾的是,结果并未显示两者间的直接关联。尽管初看似为失败,但研究者强调,此“无结果”实则蕴含宝贵信息,它使我们对能产生中微子多重体的事件的亮度和持续时间有了更精确的限制。

东北大学学者俊景诚二在新闻稿中表示:“虽未探测到瞬变源,但结果证明,即便无直接观测,亦能得出重要结论。这有助于完善相关模型,指引未来探寻高能中微子真正来源的方向。”此项研究不仅缩小了搜索范围,还细化了潜在来源的特征,为后续观测提供了关键基准,助力科学界逐步揭开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基本谜团。



推荐阅读

新研究揭示大爆炸后宇宙早期结构形成情景

宇宙的年龄约为138亿年,而研究人员不仅能模拟其演化的最初数百万年,还能精确回溯到大爆炸后的最初几秒。此时,空间、物质和能量刚刚开始形成熟悉的宇宙秩序。这样的计算为理解恒星、星系乃至整个可观测宇宙如何从炽热粒子混合物中诞生提供了关键线索。这项由国际高等研究学院(SISSA)主导,意大利核物理研究所(INFN)、基础物理与宇宙研究所(IFPU)及华沙大学参与的研究,通过计算机建模揭示了大爆炸后瞬间的复杂物理过程。研究指出,早期宇宙并... 2025-11-13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硬核心脏”重金属钨靶

在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的核心,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微观世界的极致碰撞:质子被加速至接近光速,轰向重金属钨靶,瞬间迸发出照亮物质内部结构的中子。承受这场光速撞击的靶体,就是CSNS的心脏。它为何由钨打造?取得了什么技术突破?又如何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奥秘。01为何非钨不可?三个硬核理由说了算!面对比太阳表面还炽热的能量轰击,为什么CSNS选择了钨来当这个硬汉?想象一下用大锤砸西瓜的画面,如果你想溅出更多的果肉,就得... 2025-10-19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经过十余年准备和建设,JUNO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完成JUNO探测器灌注并开始运行取数,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这是国际上首次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将使我们能够回答关于物质和宇宙本质的基本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JUNO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说。位于水池内(尚未灌水)的中心探测器(外部图)JUNO... 2025-08-26

瑞士物理学家成功捕捉中微子

每秒都有数百亿个中微子从手掌间飞过,这些肉眼不可见的粒子能毫无阻碍地穿过一光年厚的铅板,捕捉它们难度极大,曾被视作如同试图将阳光装进口袋。直至今年夏天,情况出现转变。在瑞士,一组物理学家捕捉到了难以捉摸的中微子现象。他们借助一个饭盒大小的探测器,看到反应堆发出的中微子对原子核产生轻微推动作用,这一过程就如同听到蚊子落在坦克上的声音。该发现基于相干弹性散射现象。打个比方,一个中微子撞击静止的锗原子核,如同撞击乒乓球,几... 2025-08-12

小型装置探测到罕见中微子散射效应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MPIK)的研究团队,仅用一个质量不到3公斤的小型探测器,成功探测到中微子散射效应,在中微子探测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瑞士莱布施塔特反应堆内CONUS+探测器的位置和尺寸。图片来源: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中微子是极其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由于中微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微弱,相关实验往往需要动辄上千吨的大型设备。此次研究基于MPIK正在推进的CONUS+实验。早期的CONUS实... 2025-08-02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