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新闻
通过商业聚变利用核聚变丰富的能源潜力的前景需要更好地了解等离子体——过热电离气体——以及高性能反应堆材料的开发。通过支持研究等离子体行为的科学家和对聚变能研究中使用的材料的特性进行建模,原子能机构数据库正在帮助推进研究,最终实现商业规模的能源生产。
2022-11-30
利用短激光脉冲,研究人员在电子束中印上了条形、新月形甚至笑脸的图案。这种可编程的电子束整形会更好地聚焦电子,从而应用于超快显微技术,或在生物样品电镜成像中减少损伤。
2022-11-30
世界领先的核医学公司Curium今天宣布,它打算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其仿制药DaTscan的最新标签™ (Ioflupane I 123注射),以包括新的指示和更新的安全信息。额外的适应症将有助于评估成年患者使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成像进行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显像,并伴有疑似路易体痴呆症(DLB)。
2022-11-30
11月25日,原子能院研制的国内首台基于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装备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4MeV/1mA流强质子束辐照铍靶产生超热中子,完成了基于14MeV强流回旋加速器的中子源的联合试验。试验过程中,整套装备工作状态良好,加速器中子源达到了设计预期。这标志着原子能院突破了BNCT装置从加速器、中子靶到慢化体的全部关键技术,所使用的主要设备100%国产化,具备了开展BNCT商品机设计和建造的能力,为下一步临床示范中心建设和BNCT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11-30
放射治疗是用于治疗无法切除或医学上无法手术的肝细胞癌(HCC)的局部治疗方法之一。质子放射治疗在HCC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考虑到放射造成的肝毒性时。
2022-11-29
活动邀请到粒子天体中心吴超勇研究员以《宇宙线项目与老科学家精神》为题做弘扬科学家精神讲堂。吴超勇介绍了宇宙线科普知识、我所宇宙线研究发展历史,对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建设情况、探测原理和科研成果进行了详细讲解,结合科学家故事抒发了“头顶青天、脚踏云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要做就做最好的”的科学家情怀,深刻展现了我国从事宇宙线研究工作的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精神。
2022-11-29
为提升支部党员的科学素养,本次活动特邀多学科中心冯向前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以核技术与文物为主题的科普报告。报告内容深入浅出、内容丰富,让大家对核辐照技术、X射线成像技术、中子成像技术等在文物工作中的应用有了系统的了解,不再会谈“核”色变。
2022-11-29
这一精确的实验结果为约束理论计算中宇称破缺振幅的贡献提了供重要的实验信息。这一成果主要由中国科技大学周小蓉特任教授带领博士生李贺,与高能所李海波研究员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Andrzej Kupsc教授等BESⅢ合作组成员共同完成。BESⅢ高精度的实验数据得益于探测器的设计和离线软件科研人员的大量精细刻度工作,同时也感谢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加速器团队在疫情期间的维护和运行。
2022-11-29
放射治疗如何变得越来越创新的另一个重要例子是人工智能 (AI) 的应用。
2022-11-29
课堂上学生踊跃举手发言“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辐射源,都能源源不断地向外界传播能量,这些辐射在日常下并不伤身。”“老师,请问我们家里用的紫外线杀灭虫子也是利用核辐射吗?”“老师,请问核电厂产生的电够我们的城市使用吗?”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答,提出疑问,参与互动。在一问一答的环节中,同学们不仅对辐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还对“核与辐射”环境安全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更真切的感知。
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