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新闻
不久以前,我国和其他六个国家或地区正式签订了关于建造国际热核实验堆的协议,标志着我国的核聚变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我国科学界多少年来所盼望的结果,也显示了我国聚变研究具有的实力。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的成功建成,也说明我国有能力参加这一国际合作项目,并将对我国聚变事业产生积极的效果。
2022-11-25
耀变体是一种向地球方向释放出强大电离物质喷流的星系,宛如宇宙“粒子加速器”。大多数耀变体的光都是由高能粒子产生,而其喷流的能量来自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些粒子如何加速到如此之高的能量,仍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问题。用X射线测量这些喷流或能回答这个问题,但直到最近,人类才有设备做这样的测量。
2022-11-25
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开展的测试中,铅原子核被加速并发生了核子—核子碰撞,对撞能量创下5.36太电子伏特纪录,为2023年以后开展的铅—铅对撞奠定了基础。
2022-11-25
1939年2月,Meitner与Frisch首次揭示了铀原子核像液滴一样发生了分裂[1],并用fission这个词来描述核裂变。更重要的是,他们基于玻尔的液滴模型估算出一次核裂变会释放约200 MeV的能量。
2022-11-25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物理理论之一,代表着目前人类对于世界物质基本组成及其相互作用最为先进的认识,它能够精确描述从微观到宏观除引力外的一系列物理现象。
2022-11-25
“型谱化高流强质子回旋加速器自主研发及创新应用”成果系统构成复杂、技术难度大,总体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紧密围绕高流强紧凑型回旋加速器的自主研发和若干创新应用,创建径向调变磁场梯度强聚焦理论、强流束流动力学算法和软件;发明等时场和非理想谐波场垫补新方法,有效提高轴向聚焦力;解决回旋加速器“馈管-腔体”耦合振荡、动态负载变化、载束打火自动恢复等核心技术问题;自主研发新一代负氢离子源,实现中心区到引出区束流动力学匹配,以提高注入和引出效率。
2022-11-25
科研团队长期关注利用离子束诱变挖掘细胞壁组分突变基因,并开展秸秆的综合利用研究。研究对离子束诱变获得的水稻脆秆突变体cef3进行图位克隆发现,CEF3基因编码一个参与囊泡运输的蛋白,调控次生细胞壁纤维素合成酶催化亚基基因CESA4/7/9的表达以及蛋白的运输,影响纤维素合成酶复合体在细胞膜上的定位,从而最终影响次生细胞壁纤维素的合成。
2022-11-24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2022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优秀主编、编辑、审稿人案例遴选汇编项目入选案例名单。《核技术》主编马余刚院士、霍宏副编审分别获得2022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主编和优秀编辑称号。
2022-11-24
同位素室8位科研骨干汇报了各自在2022年度取得的重要成果,研究领域涉及地球物理学、大地构造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实验岩石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内容包括:“青藏高原东缘多尺度地震学成像及其意义”,“造山带地壳改造构造-变质-岩浆响应”,“用硼-钼同位素示踪板块俯冲与物质循环机制与过程”,“地球挥发份增生过程及机制”,“五硫同位素的分析技术优化与临近空间高能粒子示踪”,“SIMS挥发份测试技术研发和锆石的水含量体系研究”,“全球弧火山岩研究揭示地球深部氧循环”以及“青藏高原新生代岩石圈演化与高原表面隆升
2022-11-24
随着临床前研究向着活体成像、高分辨成像、多模成像等应用发展,传统的显微CT技术已无法满足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需求。近年来,基于光子计数探测器的能谱CT已成为当前CT新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高分辨X射线能谱CT成像技术正在快速发展。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