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撞机新闻
为了找寻这样的路标,物理学家们会在地下深处的金矿中,等待暗物质粒子与某种特殊的晶体发生碰撞;他们也可能小心谨慎地使用世界上的那些最好的原子钟,通过经年累月地计时,试图发现它们所显示的时间是否略有不同;再或者,他们会在大型强子对撞机等粒子加速器的环形轨道内,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撞击粒子……
2022-11-20
CERN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2022-11-10
中科院高能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陈和生致开幕词。
2022-11-10
纽约州厄普顿 —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已任命 Luisella Lari 为电子离子对撞机(EIC) 的项目经理,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核物理研究设施,将提供对该建筑的更近距离观察物质块——2022 年 10 月 3 日生效。
2022-11-07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两个实验ATLAS和CMS的研究人员继续对所发现的粒子进行越来越严格的测试,使用新技术来发现隐藏在相似事件中的稀有事件(例如罕见的希格斯衰变)。
2022-11-07
10月3日至11月2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完成了本年度第二次同步辐射专用光模式运行,共为用户提供有效机时675.58小时。
2022-11-04
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使用位于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这是现有最大、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以及其紧凑µ子螺线管(CMS)实验,对非常罕见的事件进行了新观测,这可能有助于使物理学超越目前对世界的理解。
2022-10-28
近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发现了轴矢量粲偶素χc1(1P)的新产生方法,在历史上首次观测到正负电子湮灭直接产生非矢量粒子的过程,为强子物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已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
2022-10-17
大科学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应用基础研究的工具,是技术创新的载体,是支撑原创性研究的“基础设施”,是布局未来战略考量的创新载体,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国之利器”。过去几十年,中国陆续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同步辐射装置、科学卫星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2022-10-17
高能对撞机,如大型强子对撞机,被设计用来产生非常重的亚原子基本粒子,可能揭示新的物理学。然而,某些新物理学,如解释暗物质和物质起源的物理学,可能涉及更重的粒子,需要比人类制造的对撞机所能提供的更多能量。事实证明,早期宇宙可能充当了一个超级对撞机。
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