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离子新闻

西物院外籍专家邹晓岚博士获四川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合作期间,邹晓岚博士指导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团队开展边界与台基物理等实验研究,无偿从法国引进了波加热关键部件,为院聚变物理科学研究水平及实验平台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在聚变人才培养方面,邹晓岚长期为我国学生以及青年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指导及讲座,并协调了大量中方科技人员赴法国交流访问或攻读博士学位,指导的博士生荣获“蔡诗东”全国等离子体物理奖、亚太等离子体物理“青年科学家奖”等多个奖项。 2023-05-10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开业八周年,已累计治疗出院患者5,648例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通过加强临床数据库建设及对已完成治疗患者的跟踪随访,近期总结出重点病种粒子放疗的5年生存率。经与国内外权威肿瘤学期刊上发布的临床数据作比较分析,医院采用重离子质子治疗的临床重点病种及临床研究病种,无论是临床疗效还是毒副反应控制方面,均已比肩或超过日本、德国等国际同类机构先进水平。 2023-05-08

开展专题调研 助推核技术利用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按照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东监督站)大兴调查研究工作方案部署,近日,华东监督站主要负责同志赴福建省莆田市、厦门市对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以及硼中子俘获治疗产业开展调研,纾困解难,助推核技术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5-08

短寿命原子核质量精确测量揭示中子星性质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核质量测量团队与合作者,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利用国际首创的新型质谱术,精确测量了一批关键原子核的质量,研究了中子星表面的X射线暴,从新的角度约束了中子星的性质。 2023-05-08

聚变科学所2023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本次年会内容涵盖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诊断技术、理论模拟、等离子体加热、装置运行、ITER采购包任务研发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3-05-06

东芝重离子治疗系统的首次海外治疗在韩国延世大学癌症中心开展

4月28日,韩国延世大学癌症中心(Yonsei Cancer Center)的东芝能源系统株式会社(下文简称“东芝”)碳离子治疗系统的固定照射端口治疗室开始用于治疗,标志韩国第一家运营碳离子治疗设备的医院开始碳离子治疗,这也是东芝第一个开始临床治疗的海外重离子项目。 2023-05-05

氢-硼燃料核聚变,无中子核聚变研究领域的圣杯

以氘氚为燃料的可控聚变研究近期取得了重大进展[1-7]。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装置(即NIF装置)的激光核聚变实验相继实现了燃烧等离子体、点火以及净能量增益(输出聚变能量大于输入激光能量);欧洲联合核聚变实验装置(即JET装置)的氘氚核聚变实验也产生了59兆焦耳的聚变能量输出。 2023-05-04

第二届受控核聚变与人工智能技术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4月26日至28日,第二届受控核聚变与人工智能技术学术会议于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核学会指导,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会主办,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人工智能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之江实验室协办,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办。 2023-04-30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驱动重油转化研究获进展

等离子体技术无需催化剂和高温高压反应条件,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工艺流程短、碳排放低、启停迅速、易与可再生能源匹配等优势,是重油转化利用的新方向。然而,等离子体与重油相互作用过程复杂、反应机制尚不明确,制约了这一技术的发展。 2023-04-28

科研人员利用核径迹技术制备超高能量吸收密度力学超材料

科研人员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利用核径迹技术,制备了梁直径仅为34纳米的金和铜准体心立方纳米梁晶格。该方法突破了已有纳米梁晶格力学超材料的尺寸极限,实现了梁直径和相对密度的可控可调。 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