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离子新闻

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期间的磁层软X射线辐射研究获进展

太阳风电荷交换(Solar Wind Charge Exchange,简称SWCX)是指太阳风中高价态的离子(C、N、O等)和中性成分(地球空间中主要是中性H)发生碰撞,获得一个电子进入激发态,随后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释放出软X射线波段的光子。地球磁层的SWCX软X射线辐射主要发生在日侧的磁鞘和极尖区,因此利用软X射线观测技术,可深入认知磁层X射线辐射特性及太阳风-磁层耦合特性。 2023-01-10

同位素分析|嫦娥五号月壤揭示月表中纬度高含量太阳风成因水

利用在纳米离子探针上最新研发的超高空间分辨的深度剖面分析技术,该团队开展了H含量和同位素(D/H)的实验分析,并对代表性颗粒开展了透射电镜分析。尽管纳米离子探针分析技术不能区分H的赋存形式(如H2、OH、H2O等),但高的H含量仍意味着高水含量的存在。 2023-01-06

超低温与粒子研究成果迭出 量子计算机开发获重要突破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东京工业大学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重离子加速器,生成了过剩中子数达16个的新同位素——钠39,确认了钠同位素束缚中子数的限值。 2023-01-04

量子计算机模拟全息虫洞 核聚变实现“净能量增益”

在基本粒子研究领域,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借助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分析大型强子对撞机(LHC)2018年获得的130多亿次重离子碰撞产生的数据,首次发现了神秘的“X”粒子。美国能源部(DOE)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对撞机探测器(CDF)合作项目科学家实现了迄今为止对W玻色子质量的最精确测量。 2023-01-04

湍流模拟揭秘等离子体中能量流动

美国能源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太阳日冕加热过程,它有助解释为什么围绕太阳的大气层——日冕会比太阳表面热得多。这一发现或会提高解决一系列天体物理难题的能力,例如恒星形成、宇宙中大规模磁场的起源,以及预测可能扰乱手机服务和地球电网停电的空间天气事件的能力。 2022-12-28

等离子体处理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切实促进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在核设施放射性废物处理、核设施退役三废治理和危废无害化处理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应用。中核集团首席专家邢继、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长陈庆川、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建新出席揭牌仪式。 2022-12-28

日本研究发现宇宙中氘元素的藏身之处

研究小组此次详细分析了ASTRO-F此前获得的恒星AFGL2006周围的近红外分光光谱,发现低温环境下含氮的氰酸根离子的存在量与紫外线强度密切相关。这表明,在宇宙空间的低温环境下,形成氨基酸等含氮分子的化学过程初期阶段,紫外线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2-12-27

发现一种新方法,可以防止等离子体中的磁泡,干扰核聚变反应!

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新方法来防止等离子体中令人讨厌的磁泡(磁岛)干扰核聚变反应,这为提高核聚变能源设备的性能提供了一种潜在方法。它来自于管理射频(RF)波以稳定磁泡,这可能会扩大并造成干扰,从而限制ITER的性能,ITER是正在法国建设的国际设施,以证明聚变电力的可行性。 2022-12-27

提高LA-MC-ICPMS短瞬时信号同位素比值测试的精度和准确度:应用于微米级铀颗粒

根据同位素信号的同步性,采用VBA数据处理确定法拉第杯-法拉第杯和法拉第杯-离子计数器的时间滞后,并进行校正。将该方法应用于LA-MC-ICPMS分析微米级铀颗粒(1 ~ 3.5 μm)。 2022-12-22

ICTP-IAEA 联合学院启动聚变应用电子学习课程并提供培训

核聚变的科学突破凸显了丰富无碳能源的潜力。随着科学家们寻求重建和利用核聚变的力量,原子能机构通过促进科学和技术信息的交流来促进聚变研究和开发方面的国际合作。原子能机构最近扩大了其影响范围,推出了聚变应用虚拟课程。 202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