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产业应用 > 农业领域 > 正文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级发展学科--大豆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
发布:2020-05-22 14:12:44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宣

大豆诱变育种学科梯队是黑龙江省唯一以诱变为主要手段创制大豆新种质资源,并加以利用的学科梯队。学科梯队采用物理(伽马射线、重离子束)、化学(EMS)和生物技术手段处理大豆种质资源,诱发基因组或染色体变异,创制出自然条件下难以获得的优异资源,为推动大豆产业的发展奠定资源基础和提供技术支撑。

学科梯队共有6人,2名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3名助理研究员,职称结构合理,其中3名博士,2名硕士,1名学士,学历水平较高。在学科带头人王广金的带领下,建立了设施完善的诱变资源筛选、鉴定圃,深入开展了诱变资源的筛选、鉴定以及创新利用工作。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学习,与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合作开展了重离子辐射诱变机制的研究,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开展了航天诱变育种工作,与波兰合作开展了化学诱变作用机制研究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依托本学科梯队培养了硕士、博士后各1名、晋升了1名副研究员。

大豆诱变育种学科梯队主持和参与了14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项和地厅级项目8项;获得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SCI检索7篇,参编专著1部;获得专利2个;育成新品种4个。通过品种转化创造经济效益约700万元,创造社会效益近亿元。

学科梯队在基础理论研究和成果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基础理论方面:利用诱变资源对异黄酮生物合成调控机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初步解析了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调控机制。对诱变资源开展了高效解离难溶磷素特性的筛选、鉴定和利用研究工作,初步解析了大豆高效解离难溶磷素的分子作用机制。在成果应用方面:2016年2份诱变新品系黑农85、黑农87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年4份诱变新品系黑农502、黑农505、龙生豆5号、龙生豆6号参加了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预备试验。重离子辐射诱导大豆资源的种皮颜色、叶形发生明显变化,品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蛋白质含量增加2-2.5%)。伽马射线处理绥农26、黑农37、黑农64、黑河53等大豆品种,诱变后代株系较对照增产10-15%。航天诱变处理导致黑河43株高明显减低。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草甘膦基因RCP4转入大豆品种中,转基因株系龙抗12-646在18个转基因新品系联合鉴定试验中产量名列第一。

大豆产业发展离不开优异资源,依托大豆诱变育种学科梯队,融合应用多种诱变技术手段,创制新的优异种质资源,建立突变体库,深入开展突变体的评价、筛选、品质改良,为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推荐阅读

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植物诱变育种研究成果荣获国际成就奖

​近日,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荣获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以下简称“IAEA”)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以下简称“FAO”)联合颁发国际成就奖,以表彰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多年来在植物诱变育种领域为世界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2014-12-26

重离子辐射诱变植物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周利斌团队依托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浅层治疗及生物辐照终端提供的碳离子束,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基因组的诱变规律进行研究,构建了突变种子资源库,首次从全基因组层面揭示了碳离子束辐射对拟南芥的诱变分子频谱及突变率。该成果发表于《植物科学前沿》。 2017-11-30

核技术在中国农业领域的应用

中国拥有世界19%的人口,但只有7%的可耕地面积,所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养活不断增长和日益富裕的人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农业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在作物生产中使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 2019-05-29

为什么辐射能育种?

长期以来,农作物的育种,常常采用杂交、系统选育等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原子能和平利用的发展,オ开始了辐射育种的新方法辐射育种就是利用放射线(如X射线、7射线或中子线等),来照射作物的种子或植株,也可以照射离体组织和细胞,促使它们的内部起变化,这种变化有的能遗传给下代,因而发生了遗传的变异,再经过人为的选择,就可以培育出新的品种。 2018-08-02

核技术联姻农业盼“美满长久”

走进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的辐照中心,记者看到厂房里有一箱箱等待消毒杀菌的物品正整齐地随着传送带进入亮着红灯的辐照间,里面的钴源辐照装置在两米深的水下透着蓝光,倍显神秘。 2015-08-19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