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全国两会前夕,记者来到成都一家单位,大门口没有牌子,为这个“中国核动力的摇篮”平添几分神秘色彩。进入院里,只见路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研发人员的学术气质明显。
2021-03-08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子能院党委书记罗琦做客强国论坛,围绕核技术应用、加强基础研究等与网友进行了交流,以下是罗琦采访速录摘要。
2021-03-08
实际上核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远不止这些,在医疗、低碳清洁能源发展等领域大有可为。核技术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近? 在各个领域承担着怎样的重任? 6日我们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罗琦。
2021-03-08
3月4日,记者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日前,该校沉积地质研究院郎咸国教授在国际知名地学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上发表了题为《区域环境因素影响黄铁矿硫同位素记录的解释》的研究成果。该成果也是郎咸国教授与北京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学者长期开展合作研究的成果之一。
2021-03-05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铀矿地质研究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也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铀矿地质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的领头人,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带领科研团队多次在铀矿地质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性突破,也对行业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2021-03-04
继2月初该研究院卞劲松团队在《Science》子刊发表帕金森病治疗新发现后,最近,该院首席研究员刘小钢团队再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X射线成像领域的重大突破。
2021-03-03
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离子成像装置,研究了氟原子(F)+氢氘(HD)分子反应的微观动力学过程,并利用该反应中的特殊分波共振现象,揭示F原子的电子角动量对该反应散射动力学过程的影响。该成果2月26日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杂志上。
2021-03-01
一提到核医学,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核武器或核辐射,甚至与核磁共振(MRI)混淆,看来,大家对核医学检查普遍存在恐惧心理。那么核医学到底是什么呢?辐射是不是真的很厉害呢?对身体会有什么影响呢?
2021-02-28
X射线用于研究物质的原子和微观结构特性。此类研究是使用称为同步加速器的特殊加速器复合体进行的。同步加速器源会产生强大的电磁辐射,其波长等于纳米的几分之一。
2021-02-26
荷兰媒体:她让中国核技术领先美国50年,中国的居里夫人!她叫王承书,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因为她,中国在核技术上面完成了重大的突破,原本中国是无核国家,核技术垄断的是美国和那时候的苏联,但是在她的带领下,中国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
2021-02-22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