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罗宁:突破“卡脖子”核技术的“挑担人”

2022-08-21 20:48     来源:川观新闻     医用同位素镥-177

2022年8月18日,注定是罗宁生命中难忘的一天。“同位素领域很多年没有过这样的盛会。”这天,2022年中国同位素与辐射产业峰会上,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牵头的医用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这是国家发改委唯一批复的同位素及药物领域工程研究中心。为之奋斗了12年,罗宁终于见到了这块红绸掩映下明晃晃的银色牌子。

罗宁是核动力院一所同位素研发生产团队的科室负责人,被大家称为突破医用同位素“卡脖子”技术的“挑担人”。12年前,他在同位素最孤独的时候,回到生于兹长于兹的青衣江畔,走进这个行业,十年不鸣、埋头烧冷灶;在我国同位素领域被“卡脖子”的时候,他和团队一鸣惊人。

一个人的同位素室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跃是该领域著名的专家,也是罗宁的合作伙伴。尽管听过无数次陈跃的报告,走进他的工作地点的那一刻,罗宁还是动容了。“满墙鲜红的锦旗,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其中一面来自湖北荆州的锦旗,让他不禁举起手机拍照留念:“抹杀神瘤镥将军,核素治疗显神威”。

“镥将军”说的就是一类常用的医用同位素——镥-177。用镥-177结合各种靶向分子,实现多种全身转移的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是目前医学界公认具有革命性前景的方案。“医用同位素小众,总体产值不高,但利用医用同位素对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等重大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罗宁说。

这个小众领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曾红火过。国内相关单位依托研究型反应堆,从事过相关研究,具备部分同位素的生产能力,但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使得当前我们国内使用的医用同位素90%以上依赖进口。

20年前,罗宁住在核动力院旁边的小镇上的少年。望着青山里的红房子,他觉得既神秘又渴望,“虽然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人,在做什么,但一直知道他们在为国家做贡献。”

大学选专业,尽管天文和物理让罗宁觉得能探索“世界的真相”,一度心向往之,但最后,更接近“人类本质”的化学学科征服了他,也为日后他与医用同位素的缘分埋下伏笔。

2010年从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后,他回到故乡,入职核动力院一所,成为所里的第一个博士。那一年,中国还是医用同位素领域的“差等生”。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牢牢把持着医用同位素的话语权。

“我们有反应堆,有设施,但医用同位素依然绝大部分依赖进口。”2009年,全球最大的碳-14供应商——加拿大NRU堆暂时停堆,导致碳-14停产,中国的碳-14面临断供,卡脖子问题就这样突然地暴露在大家面前。

罗宁刚进入一所时,现任一所副所长张劲松还是放化室的主任。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找过来,想请他们试试看,能否小批量供应一些碳-14。张劲松反复考量,一所曾经有过医用同位素供应能力,有条件开展研究。化学博士出身的罗宁,在完成纵向科研任务之余,挑起了这个担子,在张劲松的指导下,开始医用同位素研发的恢复工作。2013年,核动力院决定在一所设立同位素室,恢复医用同位素研发工作。

罗宁,担任了主持工作的副主任。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光杆司令,一个人专职负责碳-14实验。

攻克“卡脖子”技术

他带头攻克的第一关,是碳-14。常规体检中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越来越普及,其活性成分就是碳-14。

用湿法做碳-14,院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功了。所谓湿法,就是用强腐蚀性的酸溶解“原材料”,得到碳-14。

但这样做,问题也很明显——不仅会产生大量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强腐蚀性废料,后续处理太过繁琐、无法批量处理,会阻碍产业化进程,操作的过程风险也相对较高。

干法制备,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原理很简单——将“原材料”通过高温与氧气反应,直接提取碳-14,不产生废液,环保又高效。

但具体怎么做,容器用什么,每一步操作的细节,都是未知。

国际上,掌握成熟干法技术的俄罗斯和加拿大紧紧封锁了消息源。连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操作手册上记载的还是上世纪核动力院老专家发布的湿法。

“核心技术只能自己创造!”抱着“莫问前程、只管钻研”的心态,在张劲松的带领下,罗宁一头扎进了碳-14干法研制。

查文献、设计方案、做实验,干法从研制到实现生产的过程,罗宁只用了十个字概括,但将这十个字变成触手可及的成果,他用了十年。

实验装置可以买到现成的,但存在缺陷,达不到理想指标。罗宁印象最深的,是他买来的升温炉,加热速度慢、降温也慢,完成一次1500°的实验,往往需要一天一夜。

没有研究小组,罗宁能自己守的时候都咬牙守上24小时,实在有特殊情况,就请分析组等其他班组的“外援”一起打车轮战。大家戏称,“流水的援手,铁打的罗宁。”经此一役,罗宁开始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装置,尽管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但拿到的实验结果质量更高。

2013年之后,研究碳-14的团队开始扩大成型,在2015年突破了碳-14干法制备的核心技术。但从试验成功到大批量供货还需要突破诸多难题,一直到2020年底,核动力院研制生产的高比活度碳酸钡首批产品正式交付无锡贝塔医药科技公司,这也标志着我国打破了俄加垄断的干法制备碳-14技术。

罗宁终于把这件事做成了,“这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剑!”

“堵枪眼”时的冲锋兵

2014年起,在研发碳-14的同时,罗宁肩上多了一个担子——锶-89的研制。

研发过程颇为顺利,仅用了两年时间,在2015年就完成了实验室阶段的工作,难点在批量生产。装置的可靠性、成品质量的稳定性、上游供货的能力以及不同厂家生产力的参差,都是批量生产路上的绊脚石。锶-89要进行居里级的试生产,风险也相对较大,处理事故时的难度也较大,因此,团队里管发生意外情况后去处理叫“堵枪眼”。

2020年4月25日,一个周六,按计划,和高通公司签约的锶-89将在这天上午完成首次发货,由于意义重大,双方领导都将到场参与。

供货前一周,“原料”由于意外状况推迟到达,罗宁团队的生产时间被大大压缩,从计划的一周变成了三天。

在焦急的等待中,团队成员间的气氛愈发紧张,尽管自己也没底,但他知道此刻大家需要主心骨。

“没问题的,咱们把时间拉通干,我先上。”罗宁表了态,接下来的72小时自己哪里也不去,就在现场做生产。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团队成员心急,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需要增加12小时操作时间。

罗宁考虑了5分钟,他让大家都回家睡觉,第二天一早再来接着干,见大家犹豫着不肯走,他又补充了一句,“我兜底,你们放心。”

罗宁的判断是对的,经过一夜的休整,团队成员们效率大大提升,在发货当天的凌晨完成了所有生产任务。

这次供货,也意味着核动力院恢复了锶-89的国产制备能力,解决了部分医用同位素严重依赖进口、核心原料卡脖子的困境,正式具备氯化锶供货能力,既为国内患者大幅降低了治疗成本,还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国产医用同位素产业奠定了基础。

医用同位素迎来春天

“现在,是我们做医用同位素最好的时期!”罗宁这样判断,是因为国家给够了重视。

2021年6月24日,国家原子能机构牵头,联合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发布的纲领性文件。

在国家的引导下,核动力院也有了明确的目标。用罗宁的话说,“人民健康需要的,只要我们能做,就会做。”

除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和岷江堆两座反应堆之外,总面积达一万平米的医用同位素生产设施场地也在紧张设计中,它们将一起承担起包括碘-125、镥-177、镭-223等在内的8种医用同位素的商业化生产,预计将在2024年建成投产。

投资7亿元的溶液堆有望今年内开建,届时将满足用量最大的钼-99、常见的碘-131和锶-89的供应。“大批量生产可以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甚至还可以反向出口,让医用同位素成为继高铁、核电之后的新的中国名片。”

“工作非常紧张,真的非常紧张。”罗宁把“非常紧张”四个字,强调了两遍。虽然目前来看,市场还处于较为空白的阶段,但谁会占得先机,还是个未知数,罗宁不敢让自己停下来。

罗宁的坚守一方面来源于院里的长期规划,但更重要的,是他内心的一份职业荣誉感。

罗宁曾经多次造访过相关医院,病人用上了药,对他来说,是一件特别舒心的事情。“我经常告诉团队成员,你们做的不只是一个科学产品,而是病人的盼望,我们说的‘卡脖子’,反映在病人身上就是实实在在的没有药啊。”自己的工作能切切实实帮助别人,这样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罗宁格外珍惜。


推荐阅读

四川日报头版聚焦医用同位素产业

医用同位素——成为探讨的主角。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及我国相关政府机构、社团组织、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事业单位的300余位嘉宾代表,共商同位素与辐射产业发展的热点和未来,共享最新技术进展和行业优质成果。 2022-08-21

院士专家论剑核医疗 赋能烟台市医用同位素全产业链发展

本次分论坛由东诚药业主办,烟台市牟平区政府、烟台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主题是“医用同位素药物及应用技术研究”。在医用同位素药物产业链不同领域深耕多年的四位院士专家,带来行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态势分享。 2022-08-19

ITM集团CEO:开发治疗癌症的放射性药物面临的挑战

放射性药物通常由化学附着在称为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分子上的肿瘤搜寻药物组成。如果你将一种类型的放射性同位素附着在药物上,你就可以在诊断设置中对它与肿瘤目标结合的位置进行成像。通过附加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你可以用辐射在直射范围内杀死肿瘤细胞。这种策略也被称为治疗诊断学。 2022-08-18

为奥克维尔医院服务的创新无人机输送系统输送医用同位素等

这些无人机的有效载荷高达 9 磅,最终可能会运送用于诊断和治疗心脏病和癌症的医用同位素。 2022-08-15

玻利维亚将建设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核医学研究中心

玻利维亚已经开始在拉巴斯郊区的一个核研究中心进行试点运行,这个地方海拔超过13000英尺。根据《世界核新闻》8月9日的报道,该设施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生产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 2022-08-14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