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美因茨大学研究小组在原子核基本性质研究上获重大突破

2025-05-26 09:21     来源:中国核技术网     原子核 氦-3 原子核

近日,由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JGU)物理研究所兰道夫·波尔(Randolf Pohl)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确定原子核基本性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首次在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针对μ子氦 - 3开展激光光谱实验,相关研究结果于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μ子氦 - 3是一种特殊的氦,其原子的两个电子被一个更重的μ子取代。兰道夫·波尔教授表示:“我们利用μ介子氦 - 3进行的实验,提供了迄今为止该原子核电荷半径最精确的数值。这主要是因为较重的μ介子比普通原子中的电子更靠近原子核,使其对原子核的大小和结构更加敏感。”氦原子核始终由两个质子组成,不同同位素依据原子核中的中子数量区分:氦 - 3除两个质子外含一个中子,较重的氦 - 4则含两个中子。波尔教授团队几年前已利用激光光谱和μ介子成功测量了氦 - 4。

传统上,原子核半径借助粒子加速器确定,如JGU的MAMI或未来的MESA。然而,此次从μ子氦测量中获得的新值,精度提高了15倍,达到1.97007 ± 0.00097飞米。电子激光光谱法此前已成功应用于最轻的原子核,如氢和氘。对于氦,虽存在高精度测量,但氦原子中两个电子的存在使理论计算更复杂,无法仅从这些测量结果准确确定原子核半径。不过,可确定不同氦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之间的电荷半径差异。此次从μ子氦测量获得的新结果,与阿姆斯特丹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对普通氦进行的实验结果一致,该实验结果同样于昨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波尔称:“结合我们2021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关于μ子氦 - 4的早期研究结果,我们现在能够精确确定氦 - 3和氦 - 4之间的电荷半径差异,这是一项重要进步。”

美因茨团队和阿姆斯特丹团队的测量结果高度一致,证实了关于最轻原子核的核物理现有知识。这些知识部分基于对原子核结构的关键理论计算,这些计算也在PRISMA +卓越集群内进行。索尼娅·巴卡教授的团队计算了μ子对氦核结构的影响,马克·范德海根教授和弗朗西斯卡·哈格尔斯坦博士则探索了质子和中子的作用。这些理论基础使得能够从精确的实验数据中提取有关原子核的可靠信息。

“准确了解核电荷半径对于确定里德伯常数等基本物理常数至关重要,”波尔解释道,“这对于探索新物理学——标准模型中尚未包含的粒子和力——也至关重要。此前该领域缺乏精确数据,带来很大不确定性。”

展望未来,美因茨实验和理论物理学家团队计划将方法应用于其他原子核,范围从锂到氖,其精度将比基于粒子加速器的方法高出十倍。他们将使用创新的X射线探测器代替激光。这项工作与波尔团队之前领导的实验一样,由德国研究基金会(DFG)资助,是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1660合作研究中心的一部分。



推荐阅读

中子与核相互作用国际研讨会在东莞召开

5月26日,第31届中子与核相互作用国际研讨会(简称ISINN)在广东东莞开幕。为期五天的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50多个科研机构的近300位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子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总指挥王生,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弗兰克中子物理实验室主任Egor Lychagin,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与效应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师全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焕乔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子与核相互... 2025-05-28

欧中物理学家利用μ子超精确测量氦-3原子半径

5月22日,据塔斯社报道,欧洲和中国的物理学家首次借助电子的重类似物μ子,对氦-3原子的半径展开超精确测量。此次测量使科学家得以证实先前的估计,并将测量误差大幅减少15倍。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SI)新闻处称,所获数据将助力科学家以尽可能严格的标准检验量子电动力学理论。该研究所声明指出,氦-3半径的精确值对于解释其他实验结果意义重大,这些实验聚焦于研究普通离子以及含有一个或两个电子的氦原子的性质。尤其是,所得数据将有助于尽可... 2025-05-23

美国物理学家首次捕捉到运动中的自由原子

近日,美国科学家在量子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获得不受限制运动的自由原子图像。这一成果让研究人员得以直接观察此前无法研究的长期预测的量子现象,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开辟了全新路径。该突破性新技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团队开发,其核心在于运用激光冷却显微系统。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先将原子置于受控云环境中,让它们自由活动,随后借助激光冻结原子,进而完成拍照操作。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马丁·茨维尔莱因(Zwierlein)对这一成果... 2025-05-12

中德日科学家合作实现氢-6同位素产生测量,挑战多核子相互作用认知

近日,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JGU)核物理研究所A1合作组与中国、日本科学家携手,在电子散射实验中首次成功产生并测量中子丰度极高的氢同位素⁶H(氢-6),实验结果显示原子核内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于预期。这一成果为研究轻的、富含中子的原子核提供了新方法,并挑战了当前对多核子相互作用的理解。该实验在美因茨微加速器(MAMI)的光谱仪设施上进行。JGU核物理研究所的Josef Pochodzalla教授强调:这项测量的完成得益于MAMI电子束的卓... 2025-05-11

芬兰研究新突破:银-110同分异构体β衰变或助力测定电子反中微子质量

近日,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加速器实验室在高精度原子质量测量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其研究表明银-110同分异构体的β衰变具有极大潜力,有望用于测定电子反中微子的质量,为未来反中微子实验铺就关键一步。中微子及其反中微子的质量是物理学领域尚未攻克的重大谜题之一。中微子作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的基本粒子,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主要由太阳核反应产生,每秒都有数万亿个太阳中微子穿过人体。于韦斯屈莱大学的阿努·坎凯宁教授强调:确定中微... 2025-05-11

国际招标
阅读排行榜